提醒一下,明宣宗叫做朱瞻基,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
朱祁镇这位大哥现在在网上被人誉为“大明战神”,率领北京三大营20万大军出征,结果被也先率领五六万骑兵打到全军覆没。全军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两军交战的过程当中,北京三大营的士兵在朱祁镇的手里就像案板上的鱼一样,被也先随便乱切。
大军溃败,身处大军当中的朱祁镇必然被俘。
明朝政府为了稳固边彊,与蒙古开展贸易活动,每年按期进行。正统十四年的一次贸易活动当中,明英宗朱祁镇最为宠信的太监司礼监太监王振克扣了明政府应付给蒙古金额的五分之四。
统一了蒙古,早就想对明朝指手画脚的瓦剌也先以此为借口,分兵四路对明朝发动进攻。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战争,朝廷上的众臣你一言,我一语,商议着应该派谁前去抵御住蒙古骑兵的入侵,这时朝廷上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皇帝竟然会亲征。
大明王朝毕竟是大明王朝,人才济济,虽然一开始局面不稳,但是没过多久局面就被稳定了下来,前线的战事也得到了缓和。就在大家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朝廷上传出了举国轰动的消息,那就是皇帝要统帅北京三大营亲征了。
皇帝亲征可是国之大事,一旦有任何意外,很有可能国本不稳,国家垂危,所以文武百官一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上书反对。可是反对无效,因为这时的皇帝朱祁镇只信任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司礼监太监王振,朱祁镇决定亲征也是王振教唆的。
这场战争自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失败的结局,一般情况下二十万大军出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单单是安排粮草事宜都得要几个月,然而这场战争的粮草事宜仅仅只用了几天。而且这场战争的实际领导者不是任何一位有经验的将军,而是一位从未打过仗的太监王振。
王振兴致勃勃地带领着二十万大军向边境前行,觉得自己即将就名扬天下了。当王振率领着二十万大军到达“九边”之一的大同时,十几天前遭遇大败的太监郭敬添油加醋地向王振描述了战争的画面,从未打过仗的王振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变成了惊恐,所以他选择了带着这二十万大军到他老家去一趟,好好的显摆显摆。
本来如果说王振带着这二十万大军到他老家走一趟,然后直接回京,土木堡之变就不会发生了。就在这二十万大军行走了五十里时,王振害怕士兵踩踏到他家的庄稼,命令按照原来的路程返回大同,再返回京城。
士兵无奈,只能听从命令。
就在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雨,这二十万大军原本就已经疲惫不堪,现如今再加上大雨的作用,士兵一个个垂头丧气。一直注意着这支大军动向的也先看清了这所谓的二十万大军,只不过是疲惫之师而已,一旦发动进攻,必歼之!所以也先发动了进攻。
万幸的是,也先这次的进攻被明军发觉,明军派出五万骑兵进行抵御,这五万骑兵的将领朱勇盲目自信,因为根据线索来报也先仅仅只有两万骑兵。就这样,五万骑兵,被两万骑兵埋伏,全军覆没。
按道理来说,五万骑兵全军覆没这个警告已经能够令所有人重视了,可是偏偏这支军队的领导人王振,他不见棺材不掉泪,就是不重视,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当军队进军土木堡,即将进入军事重镇怀来卫确保军队安全的时候,王振命令全军就地休整,因为他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到,为了显示他王大人的权利,这二十万大军必须要与他那一千辆车一同进城。
当晚也先率领部队发动奇袭,这次奇袭明军并没有提前发现,不出意外的被也先部队打到节节败退,只能修建壕沟,等待救援。
也先是个非常聪明的军事家,他明白明军修建壕沟固守,凭他手里那五六万的骑兵如果一旦发动进攻,虽然说有一定的可能歼灭明军,但是他自己也得脱层皮,所以他想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那就是将明军从壕沟中引诱出来,再发动进攻,那该怎么样引诱呢?引诱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诈骗。
八月十四日晚,也先发动进攻,八月十五日,也先派使者前往明军大营,表示自己愿意和谈,以表诚意,自己的队伍已经退去。如果说也先的对手是一名打过仗的将领,那么他这招百分百不管用,但无奈的是,他的对手就是一个愚蠢的太监。
王振这个混蛋太监听信也先使者的话,命令大军立刻转移。这项命令一发出,兵部尚书第一个反对,可是他一个兵部尚书,怎么能够比得过朱祁镇眼前的大红人王振呢?他只能看着王振将二十万大军推入虎口。
大军刚刚离开壕沟几里,原本消失不见的也先大军突然扑出来,声势浩大,如同饿虎扑羊。原本二十万大军已经疲惫不堪,突然间神经又得紧绷,而现如今又遭到也先五六万骑兵的进攻,自然一触即溃,纷纷逃跑,毫无战意。
就这样,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五十多位大臣战死,军事物资几乎全部落入也先之手。最该死的两个人,朱祁镇与王振,偏偏只死了一个王振,朱祁镇凭借他临危不乱的气度活了下来,但被俘。
一时间朝野震动,京城空虚,人心惶惶,有一大部分的人主张南迁,如果南迁那么大明王朝必将丧失半壁江山!
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力挽狂澜,这个人就是于少保于谦!于谦四处调兵,四处调粮,亲自布局镇守北京城。
最终事实证明,大明王朝不愧是大明王朝,无论到什么时候,人才永远是济济的!于谦率领众臣抵御住了也先的侵略,成功的拱卫住京师,将士气兴旺的也先大军打到丢盔弃甲。
也先刚开始得到朱祁镇的时候,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时不时就跑到朱祁镇住的地方看一下。也先并不是惦记这位大明的皇上,而是将这位大明的皇上看成大明的国库,看成既将到自己囊中的大明天下。
但随着北京保卫战的成功,朱祁镇在也先的眼里彻底成了废人。因为北京那边已经另立了皇帝,这位皇帝已经成了太上皇,留在手中不过是拖累而已,还得给他供饭。
瓦剌部的实际领导人也先对朱祁镇不满,按道理来说,朱祁镇应该像只老鼠一样活着才对,可是呢?朱祁镇却在瓦剌部那边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与之前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二宗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明英宗朱祁镇可能是个愚蠢的领导人,但是他那种亲近的人格魅力却是世间罕有。
朱祁镇被也先安排住在他弟弟伯颜帖木儿的阵营当中,同时也先还派遣了许多蒙古士兵严加看管。也先怎么想都想不到,朱祁镇这个饭桶竟然被自己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视为座上宾,而那些原本仇视朱祁镇的蒙古士兵竟然与朱祁镇成为友好的朋友。
一个被俘的落魄皇帝在敌方阵营当中反客为主,天天与敌方阵营的高级将领,普通士兵唠家常,喝酒吃肉,真是前所未闻。宋徽宗、宋钦宗,在天上看到朱祁镇估计能气到吐血,同样是被俘,为啥人家就能活得这么好,而自己却活得跟条狗一样。
朱祁镇之所以能够活得有滋有味,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明王朝不是宋朝,当时的明王朝依旧屹立在中原,不为所动;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朱祁镇的人格魅力太过强大;第三方面的原因是:有也先的弟弟伯颜贴木儿保护。
如果大明王朝新立的皇帝朱祁钰有心将朱祁镇接回去,立刻就能够将朱祁镇接回去,但是新立的皇帝朱祁钰却不想朱祁镇回去,因此朱祁镇“北狩”了一年多,直到杨善这个巧舌如簧的使者来到瓦剌部,他才得以重新回到明朝,重新回到那个他熟悉的地方。
值得让人注意的是,在朱祁镇回去的当天,以也先为首的蒙古贵族全部出动为朱祁镇送行,其中一位蒙古贵族还将朱祁镇送到了明朝的势力范围内,离开之时,掩面痛哭不能回头,这位蒙古贵族就是伯颜帖木耳。
小结:
毋庸置疑,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愚蠢的领导者,无知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大明王朝差点毁于一旦。如果朱祁镇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大臣,那么他的朋友肯定遍布朝野,说不定,他还能成为当时背景最硬的人。或许适合朱祁镇的身份,并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大臣吧。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