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刘瑾是一位特别有勇气的太监,别人到宫中去当太监都是请专业的人员做手术,而刘瑾是自己拿刀给自己做手术,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单是自己给自己做手术,这不足以表现出刘瑾的勇气,真正能够表现出刘瑾勇气的地方在于他当时并没有门路进宫,有很大的可能割了也进不了宫(太监是门热闹活,不是你说当就能当得上的)。多亏当时有位姓刘的太监看上刘瑾,将他带进宫当公公。刘瑾为了表示恩情,将自己的姓改为“刘”,原本刘瑾是姓“谈”。



聪明但是邪恶的刘瑾


从刘瑾进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刘瑾不会是一般的太监。别的人当太监都是给别人当奴才,可是刘瑾呢?他在给别人当奴才的同时还发奋读书,成为了太监中的知识分子。太监中的知识分子可是凤毛麟角,刘瑾很幸运,被帝国的当权者选为太子朱厚照的待从,很明显这是个很有前途的工作。


刘瑾慢慢的发现自己伺候的这个朱厚照是一个非常喜欢玩的人,只要顺着他的心意,那么未来必定大富大贵。


忠臣都希望皇帝能够勤勤恳恳的工作,开创盛世;而奸臣则希望皇帝能够不理朝政,方便自己把持朝政,贪污受贿。


而刘瑾属于奸臣。



朱厚照继位后,刘瑾别的事情不做,就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介绍各种玩法给朱厚照玩,比如耍老鹰、观虎斗、看豹扑食、美女跳舞等等,总之只要是刘公公知道的,都介绍给了朱厚照,而朱厚照照单全收。


朱厚照天天玩,朝隔三差五才上一回,奏折更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扔给了身为司礼监太监的刘瑾批。朱厚照成了挂名的皇帝,刘瑾成了真正的皇帝,刘瑾是奸臣自然要贪污受贿,打击异己。


刘瑾在贪污这方面相当的有心得,不管你是谁,是否有钱,只要你当官,不管你是入京汇报工作,还是到地方上巡查,只要动了,都必须给钱或者送礼,如果说不给钱,也不送礼,那就送命,不是说说而已!有一位言官家里穷,到地方上办完事回到京城汇报工作,没有给刘瑾钱,也没有给刘瑾送礼,当即被刘瑾逼死。



任凭刘瑾怎么样胡作非为,朝中都没有人敢说刘瑾一句,因为敢说的人基本上都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告了。刘瑾杀人的手段相当残忍,他从来不会直接把你了结,而是慢慢的折磨你,比如把你扔到锦衣卫那里,或者让你带着一百多斤的枷锁到处游街,无论哪一种都必死无疑。


皇帝不理朝政,刘瑾专权,为什么刘瑾到头来被判处凌迟之刑?


不作就不会死,导火索


刘瑾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恶人,但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有一天他开悟了,觉得自己做的坏事太多,得做一点好事,正是这一点好事间接要了他的性命。



朝会上,刘瑾向朱厚照进言整顿军屯。军屯制度是朱元璋开创的,所谓军屯就是给士兵田种,在打仗的时候士兵打仗,等到不打仗的时候就种田,自给自足,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


此时距离朱元璋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这时候的田地大部分到了军队干部的手里。当国家整顿军屯的命令下去后,各地的政府部门都不敢执行。没有谁会蠢到领着几个只会抓人、打屁股的衙役去对抗军中的干部,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国家已经明令整改,不管有没有真的执行,该收的粮食是一定要收上来的。军中的干部不肯交出手中的田地,这些粮食自然也就不存在,但是为了完成国家的指标,军中的干部只能从小兵那里扣。




小兵虽然不识字,但是性格方面却特别的强劲,你压他,他就反。恰好有一个藩王想造反,这个藩王就是安化王朱寘鐇。这位大哥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宁夏这个鬼地方,要什么没有什么,甚至连水有的时候都缺。


他曾试图换一个地方住,但是没有人肯跟他换。


朱寘鐇早就琢磨着造反,但是由于没有军队不敢造反。机缘巧合之下,刘瑾刘公公给他送来了军队,这些军队就是被压迫的小兵。整顿军屯的命令是刘瑾下的,而且刘瑾在全国范围内声名狼藉,既然当初先祖朱棣能够以“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为什么我不能。朱寘鐇以“诛杀刘瑾,为民除害”为由,举兵造反。




这件事是刘瑾挑起来的,最怕的人当然也是刘瑾。刘瑾当机立断封锁消息,找来朝廷重臣商议,最终决定派赋闲在家的杨一清前去平叛,虽然是自己同伴,但是却与自己不合的太监张永担任监军。


刘瑾这辈子最大的错误由此诞生。


其实他完全不必派遣杨一清与张永前去平叛,因为在张永与杨一清还在路上的时候叛乱就已经被平定了。



杨一清、张永联手


杨一清是属于杨廷和、李东阳这一类的正直之臣,当初正是因为得罪刘瑾才导致赋闲在家。张永虽然身为“八虎”之一,是刘瑾的同伴,但是却是个有良心的人,对于刘瑾的胡作非为非常不满,而且还表现出来,因此刘瑾也对这个同伴不满,多次想要整他,但由于他也是朱厚照最亲近的八个太监之一,一直动不了他。


刘瑾亲自将这两个人撮合在一起,真的是天要灭刘瑾。


叛乱虽然平定了,但是后事还是要处理的,杨一清与张永来到了宁夏。一开始杨一清以为张永是和刘瑾一样的人,不想与张永亲近,直到杨一清在街上散步发现张永发布的那一条命令,才对张永刮目相看。张永在进城之前给了手下一百两银子叫他们拿去分了,代价是不能够拿百姓一分钱,敢拿的直接治罪。



张永给杨一清的第一印象虽然是好的,但是杨一清是传统的读书人,向来对宦官有偏见,并没有特别的看好张永。加上张永本人比较激进,没读过什么书,开口就骂刘瑾,这让杨一清对张永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他到底是真的恨刘瑾,还是假的恨刘瑾?


杨一清一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直到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个晚上,张永就要带着犯人回京了。在这个晚上,杨一清决定赌一把,表明自己与刘瑾势不两立,同时表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希望张永在回京汇报安化王之乱时,奏刘瑾一本,弄死刘瑾。


张永明白刘瑾一死那么他就可以替代刘瑾的地位,地位得到的同时名声也能够得到,因为他除掉了刘瑾这个奸臣。这笔买卖虽然风险大,但是利润同样也很大,张永答应了杨一清,带着杨一清列举刘瑾罪状的文书,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京城。




刘瑾惨死


正德五年八月十五日,朱厚照亲自组建饭局好好的款待张永这位“有功之臣”。饭局上,张永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刘瑾不怎么喝酒,也不怎么吃饭,只是盯着他看。张永为了麻痹刘瑾,只能装醉。刘瑾不是个善茬,也算得上是半个知识分子,凭借多年的经验,他感到张永来者不善,就算醉,也要一直盯着他,以免他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原本可以一直在饭局上盯着的刘瑾离开了饭局,不是他想离开,而是他的哥哥在8月16日要办丧事,他必须要离开了。刘瑾一离开,张永当即拿出杨一清写的那份文书递给朱厚照,朱厚照认真看了一会儿,便将文书放到了桌子上,很明显朱厚照并不在意。



张永之前虽然与刘瑾不和,但并没有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现如今张永奏上这么一本,宫中满是刘瑾的耳目,明天刘瑾一收到消息,必定与张永你死我活。张永奋力一搏,怒斥刘瑾想夺取大明天下,本来以为这一句话足以要刘瑾的命了,没有想到朱厚照竟然来上这么一句,大明天下他想要拿去他就拿去吧。


张永浑身颤抖,浑身冒汗,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一句话还杀不死刘瑾。这时的张永已经没有退路了,突然间灵光一闪,张永想到了这么一句话,天下是他刘瑾的,那么陛下去哪呢?正是这句话要了刘瑾的老命。的的确确啊,要是这江山是刘瑾的,我去哪呢?


朱厚照当即命令张永前去抓捕刘瑾,抄刘瑾的家。抄家的时候,朝廷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刘瑾的家中有一大堆的武器,刘瑾经常用的那把扇子,实际上是一件暗器,人赃俱获。


墙倒众人推,那些早就看不惯刘瑾的百官在这时几乎全部上书罗列刘瑾的罪状。


这时的刘瑾已经无力回天。




人证有了,物证也有了,刘瑾谋反的罪名坐实了。在封建王朝,谋反是诛九族的罪过,刘瑾运气好,没有被判处诛九族,而是被判处凌迟之刑。所谓凌迟之刑就是将身上的肉一片一片的割下来,刘瑾一共要在身上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凌迟之刑从胸口开始割,刘瑾在第一天被割了三百五十七刀,每割一刀刽子手就大声喊叫一下子,以防刘瑾晕过去。行刑的过程中,刘瑾狗急跳墙,曝出了不少朱厚照的猛料,当时由于现场有一大堆百姓在场,不好强行堵住刘瑾的嘴,只能任由他爆料。


行刑的第二天,为了防止像昨天那种情况发生,负责此次行刑的官员,在刘瑾的喉咙里塞了一个核桃,以免他再次发出声音。这一天,刘瑾只是被割了百八十刀就一命呼呼了。刘瑾虽然死了,但是流程还是要走下去的,第三天的刘瑾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而他的首级则被吊起来示众。



总结

刘瑾将整个大明王朝变得乌烟瘴气,贪污之风遍布全国,同时还直接或者间接杀死一大堆的忠臣,最后被判处凌迟之刑一点都不为过。那些死在刘瑾手中的官员如果在天有灵,看到刘瑾被处以凌迟之刑,估计笑的都喘不过气。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45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