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校的这种做法叫好。
1、帮助他人,也得注意接受者的感受。
很多人是敏感的,只是每个人的痛点都不一样,在大学里,我的一位同学从穿上可以看出,他家庭条件并不好。不过大家除了学习,就是忙自己的事了,也不会在意别人的穿着。
有一次一个社团活动,我和这位同学正好一个组,要拍照,我就下意识地说,我有一件外套,你穿了再照吧。他一句话让我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他说,“我身上这件,不好看吗”?从他的语气上判断,我马上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可能刺激到我的同学了。
还好当时就我们两人,我就沉下语气说,我有一件外套就穿几次,小了。有一次我看见你买了一件皮鞋,吃了10几天的方便面,那时我就想送给你,可又怕你不接受。我觉得要是捐出这件衣服的话,怪可惜的。如果你需要,那就拿去吧。也许我说服了他,照相时他还是穿上了也给他的衣服。
能注意到接受者的感受,才是真的帮助,给与者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者,只是一个幸运的人,出生在好一点的地域和家庭而已。
2、制度需要完善
高校有自己的标准,去判断贫困生的条件和补助的对象。给与补助的方式,想像西安电子这样,是可以接受的和受人欢迎的。但,是不是还有别的方式判断和给予呢?
在大学我恰巧看到老师直接给学生钱的,就是在期末考试期间,巡考老师会给学生钱,其它学生都没有注意,我想即使像我一样,看到了,也会觉得这是个好的方式。还有是厂家捐赠的服装,不过都把名牌给去掉了。还有创造更多机会让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获得帮助的。这都体现了人文关怀,方式也多样,别人也能接受。
当然,也有把救助当成福利的学生,穿名牌,玩高档手机,领补助金。像极了社会上,装穷申请经济适用房一样的人。我想这是制度的问题吧。
所以,需要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让真正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