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事?总说工作多么累,多么辛苦,然后她克服重重困难把工作完成了,这种人是个怎样的心理?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在我们的记忆中,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抱怨者的代表人物。
如今,在职场上总说自己工作多么累,多么辛苦,然后克服重重困难把工作完成了,这样的人在职场中还不少。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种人都是怎样的心理?
一、抱怨之心抱怨是一种习惯,它通常是人们用来表达不满、怨恨情绪的一种方式。适当的抱怨可以帮助当事人疏导负面情绪。
但如果是长期的抱怨,当抱怨变成了一种行为习惯,这些情绪长期积累起来,就会影响人的心境,久而久之,性格就开始改变,变成了一个惯性抱怨者。既不利于当事人本身,又不利于职场关系。
二、无助之心不排除有些人总是爱诉苦,是因为能力不够。当他们手里的工作量大,或者工作对他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时,他们会选择说出来这种方式,向领导或同事发射出无助的信号,但这种信号往往又不是特定的针对某个人,只是从心里希望大家都能看见他的难处,甚至期待有谁能主动帮他解决问题。
他们只是想得到情感上的理解和角色上的认同。抱怨其实是无能者的一种反应,籍此来希望即使出了错也不想承担责任。
三、掌控之心往往这种惯性抱怨者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不能改变,他们一方面知道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一方面又期待事情能得到改变。为了面对现实不让自己失望,一边抱怨一边做,等于昭告了天下,看,我做了这么多事,反而让他们多了一份掌控的感觉。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心理呢?
一、欲望得不到满足抱怨最直接的诱因是对现状不满,没有得到满足的不仅仅是钱,也许是时间、被看见,又或者是工作时的环境或心情,这些都有可能出现缺口。
人活着,就会有欲望,生命不止,欲望不断,而且我们大多数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而当其中一个需求出现缺口时,就容易烦恼成瘾、抱怨成瘾。
二、情绪表达不当习惯性抱怨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关注事物的消极面,通常这样的人也是一个情绪化的人,难以自我调控消极情绪。
情绪就像是洪水,当它暴发时如果没有疏通的渠道,就容易泛滥成灾。一个情绪管理不善的人,语言就是最好的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三、缺乏正能量抱怨会使人变得没有力量,让人泄气。如果一个人本身缺乏正能量,就会看到许多的不满,这种不满就变成了一种催化剂,带出了存在于我们内心的负能量。正能量越不足,抱怨的频率就越高,抱怨的频率越高,烦恼的事就越多,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负循环。
经常抱怨的人,其实受影响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越是公开抱怨的人,就越公开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一边抱怨,一边做事,这说明抱怨是他发泄对现实不满的保护色,做事是在完成他的社会角色。
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他想得到大家的认同,可以理解为刷存在感,存在感就是一个人的重要性“我是不可或缺的”。
以上。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