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为什么都盯着王亚平?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1,当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见我们的地球,别忘了,数十亿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
2,对于女性航天之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以上两句话分别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女宇航员凯蒂・科尔曼和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王亚平进入中国空间站后送上的祝福和评价。
10月16日9时58分,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正式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始了183天的“太空生活”。
“太空出差三人组”中,41岁的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受到了外媒的更多瞩目,那么为什么“钟情于”王亚平呢?其实这与女性角色在人类航天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无关系。
第一,女性航天员占少数;从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时算起,人类进入太空已经有一个甲子的历史。
虽然1963年苏联的捷列什科娃就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比男性进入太空仅晚了2年,本以为女性就此撑起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半边天”,但没想到直至今天,女性航天员仍处于边缘地位。
在相关统计数据中,自1961年至今年3月份,人类有565人先后进入太空,但男女比例却严重失衡,女性航天员仅65名,只占零头。
而且女性航天员常被视为“辅助”的作用,比如人类一共完成了225次难度更大的“太空行走”,其中只有15次是由女性完成的;再比如,第一位进入空间站的女性航天员萨维茨卡娅(前苏联)在抵达空间站后,她的男性同事竟然送了她一件围裙,虽然有“幽默、戏谑”的意思,但也能从侧面看出女性航天员受到“歧视”,总以为探索太空是男人的事业。
虽然早在1960年的一项研究中就证明了女性航天员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优于男性,更适合太空“出差”,但一些国家的航天局仍对女性进入太空设置了障碍:
比如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是捷列什科娃,但当萨维茨卡娅在1982年成为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女性时,距离女性第一次进入太空已经整整过去19年了。
再比如上世纪60年代,NASA在选拔宇航员的时候要求必须是军事试飞员,这也就意味着女性被排斥在太空之外,直到1978年NASA才招募了第一批女性航天员。即便从此女性也可以被NASA招募为航天员,但并未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直到2019年NASA局长肯鲍尔索克斯还有“理想的宇航员是男性”的奇葩论调,而且对女性航天员停留太空的时间有限制,直到今年这项限制才被彻底解除,太空探索事业才在NASA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
在探索太空这项事业中,虽然女性体力上难免弱于男性,但在训练标准上是完全一样的,一点也不可能“怜香惜玉”,女性为此需要付出更多,但即便如此,女性航天员还是或多或少地遭到了NASA的“歧视”,这对于女性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女性也有参与探索太空的权利,也能顶起半边天。
王亚平为什么受到追捧、关注和“钟情”?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王亚平在2013年就执行过神舟十号的飞行任务,但相较于8年前,本次王亚平搭乘神舟十三号更具里程碑式的意义,她是为数不多的执行“太空行走”任务的女性飞行员,要知道“太空行走”技术难度很大,对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更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王亚平在“太空出差三人组”中并非辅助作用,同样是“主力”,这对于女性航天员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王亚平是第一位进入空间站的中国女性宇航员,且预计要停留183天,这是史无前例的,相对于男性航天员无疑要付出更多。
正如王亚平自己所说的那样:
这就像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一样不可或缺,女性不仅承担责任,还能让严肃的使命更加生动和谐
想必这就是王亚平能受到外媒关注和“钟情”的原因,毕竟全球有数十亿的女性,但进入太空的女性不足百人,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更是屈指可数,王亚平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女性也能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做出贡献,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