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把自己的企业上市定为主要目标?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资本总是逐利,IPO堰塞湖的存在,就说明IPO市场是一个巨大利益的市场,有些公司等上三年五载也要上市,在讯息万变的今天募投项目恐怕早已经是黄花菜了,上市做大做强主业恐怕已经是退而求其次了,背后有着更大的利益诉求存在。
地方政府奖励
地方政府对公司上市的热情有点超乎意料之外,制定了现金奖励,动辄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元,另外还会有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优惠。这些优惠都是可以转化成公司利润的,上市以后某些募投项目还可以被评为高新技术产业,又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优惠政策。
上市以后,有了上市公司平台,银行信贷也更加容易获得,贷款利率方面也能获得某些优惠。
再融资渠道更多
资本市场就是一个融资平台,在A股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像创业板有小额快速再融资,就是针对中小盘企业量身定做的,目的就是方便中小企业再融资。
上市公司再融资比非上市公司多得多,有可转债、非公开定增、公开定增、配股、公司债等等,金融机构还可以发行次级债,从A股来说再融资猛于虎,这一点都不过分,再融资经常是IPO融资的几倍甚至十余倍。
另外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是明码标价的,有了确定性的价格,就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融资获得资金,手续简便融资成本低廉,而且融资数额可大可小。
并购重组获得更多做大做强机会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是永恒的主题,18年监管资本市场低迷,并购重组减少,但绝对数字依然庞大。2018年,我国共完成并购重组事件28567起,已披露的交易金额汇总为46993.62亿元。单从交易金额来看,与2017年的76218.08亿元相比,减少了38.34%。
一个企业总会经历高潮与低谷,借助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可以让企业度过低潮期,一直保持高中速增长,一方面可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获得超额利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横向并购做大产业,奠定细分行业龙头地位三是可以通过并购进行资产置换,实现跨行业发展,让企业脱胎换骨,实现质的飞跃。
可以通过减持实现财务自由
A股名义上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贵,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是在减持制度存在不足下,部分上市的目的已经异化,不再是做大做强企业为主,而是减持套现为主,做大做强企业成为副产品,高位减持套现成为主要目的。
18年A股熊冠全球,投资者损失惨重,这并不妨碍股东减持套现,截至2018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有3003家公告减持。累计公告减持股数为1549.85亿股,占累计解禁所有限售股32858.95亿股的比例为4.72%,累计减持市值为20205.54亿元,占累计解禁所有限售股市值324565.15亿元的比例为6.23%。
3400余家公司有30003家公司减持,令人疑问,上市究竟是为了减持还是为了公司发展,还是两不误。
部分公司主要股东和高管利用掌管公司经营权、决策权,一旦要减持股份,就会利好频传,高送转、蹭热点,只要能够推高股价,高位减持,留一地鸡毛给二级市场为数不少。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手段不断翻新,有关联交易的高买低卖、资金拆解、资金担保、高溢价并购重组等等,最近康美药业和康得新都爆出上市公司股东占用资金问题。
关键在哪儿,在于占用了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没有动力去收回来,而占用者也很少承担责任,只有少数人陷入囹圄,失去自由,助长乐大股东的嚣张气焰。
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没有错,就怕是被某些人利用制度漏洞,成为一个谋取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