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锅文化在重庆这么发达?

重庆火锅源自船工,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它起源于长江、嘉陵江边,是船工纤夫的餐饮方式。他们以木船为家,一口铁锅、几幅碗筷就是全部炊具,烹煮食物流行“连锅闹”,即把各种吃的一锅煮,然后围而食之。重庆自古是水码头,来往船只甚众,在供应城市的货物中,自然不凡零零总总的菜品及调料。船工们或在船尾、或在河滩,将运剩的垫舱菜、买来的菜和着葱、姜、海椒、花椒一锅煮,再撒上咸盐。这至少可以是味道不错的一餐,如果再“奢侈”一点,弄点骨头熬汤、买些动物“下水”等一锅煮食,则称得上是一顿美味佳肴。就泛义的重庆火锅而言,人们实难认定它的产生年代。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它的流行与清末川江航运的发展、重庆码头的繁荣相关。但作为重庆火锅代表的“毛肚火锅”,其兴盛起来的大致年代,还有蛛丝马迹可寻。

重庆火锅的第一次兴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重庆的大街小巷都开起了火锅店,既有专业的,也有兼营的;店内设施,普通的因陋就简,高档的陈设雅致。到19世纪50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人们“吃馆子”的机会大大减少,但火锅的魅力仍未消失。到了“文革”时期,因为物质特别是肉食品匮乏,火锅店纷纷转向经营普通食品。但民间至冬季仍然保持着吃火锅的习俗,只是变成了以熬筒子骨汤、煲蔬菜为主的素火锅。重庆火锅的再次兴起是在19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生活的好转,火锅店又如春笋般地出现。

火锅符合重庆人热情、豪放、直爽和喜好群聚的民风。码头上的船工和下力人最早钟情于这种“美食”,是因为它符合其“价廉”、“物美”和“饱肚”的需求。至于毛肚火锅得以从码头、陋巷登上大雅之堂的原因至少有三个:味美实惠、用料讲究、氛围和谐。撇开前两条不论,仅这氛围和谐一条便能充分展现火锅与民俗的关系。重庆火锅为食客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小范围和长时间。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在热辣辣的气氛中开怀畅叙,其乐融融。

重庆火锅作为重庆地方的特色饮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渗透着浓重的地方民俗,它随着近代川江航运业的繁荣而兴起,以其特有的美味和蕴涵的文化底气从码头迅速地步入了都市的核心,并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天南海北的食客,如今它已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

Cola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