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动物?

克隆技术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希望,可以快速直接地增加种群数量。西班牙的科学家就曾经用液氮中冻存的已经灭绝的最后一只比利牛斯野山羊耳朵里皮肤细胞进行克隆出一只比利牛斯野山羊,不幸的是,复活很短暂,克隆体由于肺部畸形引起的呼吸衰竭而死亡。

科学家在创造健康克隆动物方面面临挑战,目前克隆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伴随着大量致死胚胎和败孕。此次比利牛斯野山羊克隆共得到439只克隆胚胎,只有57只被认为适合转移到代孕母山羊身上,在七次代孕中,只有一只克隆比利牛斯野山羊出生。

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可靠的克隆技术,但目前专家和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并不认为克隆是保护动物物种的有效策略,而更多地关注生态系统的保护。

克隆动物缺乏遗传多样性。克隆意味着大量遗传基因组相同的个体,很容易导致近亲繁殖,而一个具有高遗传多样性的物种,有更高的机会在诸如传染性疾病等激烈环境挑战中生存。

濒危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入侵、偷猎、污染和气候变化。几乎所有参与物种保护的人都将把解决这些问题放在议程上,而不是克隆。因此,克隆并不能解决物种濒临灭绝的根本问题——栖息地被破坏,即使被克隆也只能圈养起来。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克隆是一种保护濒临灭绝的濒危物种遗传物质的工具,但不是抑制物种灭绝的灵丹妙药。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34
  • 阅读 ( )
  • 分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