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陈小平用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伟大发现,是真的吗?

多项研究显示疟原虫感染具有抗肿瘤作用

疟原虫是一种胞内原生动物,也是人类和动物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疟原虫感染治疗癌症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临床实验也是必须建立在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之上,之前已经有多项研究显示疟原虫感染可能具备抗肿瘤效果。

例如2011年陈小平团队发表在plos one杂志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通过诱导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疟原虫感染具有抗肿瘤作用。疟原虫具有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基因组DNA、疟原虫素等组成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可被先天免疫系统迅速识别。因此,在疟原虫感染后可以激活巨噬细胞,DCs,自然杀伤(NK)细胞,γδ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 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推测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可增强抗肿瘤免疫。

2015年,丹麦和加拿大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cancer cell发表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后产生疟原虫蛋白VAR2CSA,该蛋白与一种特异性表达于胎盘的硫酸软骨素(CS)结合。而同样的CS修饰存在于恶性细胞上,并且它可以被重组VAR2CSA (rVAR2)特异性靶向。rVAR2蛋白在体内可特异性定位于肿瘤细胞,通过与该蛋白结合的细胞毒性化合物如白喉毒素,可以在体内特异性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2017年陈小平团队在oncotarget发表研究结果显示表达小鼠glypican-3 (GPC3)蛋白(P.y-GPC3)的疟原虫株可显著抑制肝癌移植后的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这些研究成果都为疟原虫感染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也值得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但是研究过程应该是严谨的循序渐进的,避免浮躁心理。癌症治疗关键要看临床效果,许多癌症治疗策略在理论上和小鼠模型中都是可行的,但临床效果都不佳。目前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结果也比较乐观,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但是陈小平团队之前统计疟疾发病率和癌症发病率,将两者强行关联,说疟疾发病率和癌症发病率负相关的说法我觉得就不是严谨的结果,疟疾发病率的地方大都是卫生医疗状况较为恶略,人均寿命较低,而癌症的最大致病因素是年龄。是的,即使是吸烟导致的肺癌,也大部分发生在50岁以上,如下图。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34
  • 阅读 ( )
  • 分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