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狮与非洲狮是没有生殖隔离的,所有的狮子都属于猫科动物豹属下的同一个物种Panthera leo。现代狮子根据不同地理区域的形态差异(体型、被毛厚度、被毛颜色、鬃毛大小等)被划分为多个甚至达24个亚种。狮子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欧洲狮现已灭绝,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狮在基因和解剖学上非常相似,足以被认为是一个单一亚种,但由于体型、鬃毛、颜色和行为上的差异,一些分类学家又将局部种群分为亚种,类似于家猫品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只承认两种狮子亚种——非洲狮和亚洲狮。
目前,野生狮子主要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数目在23000和39000只之间,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只有非常少的亚洲狮,大约是400只,1893年亚洲狮的数量一度减少到只有18只。亚洲狮与非洲狮这两个亚种大约在8万到10万年前分化,两者习性差异巨大,一只雄性非洲狮拥有一个狮群,由2到3只雄性和10到12只雌性狮子组成。然而,亚洲狮是独居的,雄性与雌性亚洲狮的互动仅限于交配。亚洲狮与非洲狮有几个不同之处,雄性的鬃毛较小,腹部褶皱,即眼睛下方的头骨上有两个孔,而非洲狮只有一个孔。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动物园发现一些从印度动物园进口的亚洲狮其实是亚洲狮与非洲狮的杂交品种,许多亚洲狮都没有明显的腹部褶皱,幼崽死亡率的增加,这表明是近亲衰退的迹象。随后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在美国动物园和一些亚洲动物园展出的亚洲狮都是杂交狮子,线粒体DNA分析显示,被用于杂交的是非洲母狮和亚洲雄狮,杂交后代继承了非洲型线粒体DNA。
亚洲狮与非洲狮杂交育种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印度动物园将圈养的亚洲狮与来自马戏团的非洲狮杂交,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展览而非大量繁殖狮子,也不是保护纯种亚洲狮。育种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无人监督的,因此近亲繁殖的程度很高。杂交品种具有亚洲和非洲品种的特征,但免疫系统较差,容易患病,可能是狮子亚种之间的合子不亲和性造成的,也可能是近亲杂交造成的。
2002年印度中央动物园管理局下令对所有亚洲狮与非洲狮的杂交狮子进行绝育,以使该杂交品种灭绝,不再污染纯种亚洲狮种群。在印度各地的动物园里,超过300只杂交狮子被绝育,由于印度法律和传统禁止安乐死,杂交狮子被尽可能地保持健康和舒适,活到自然死亡,剩下的亚洲狮与非洲狮的杂交后代预计将在2020年之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