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无处可寻,或者交配数量太少,那么该物种就几乎没有繁殖机会,就会被认为是功能性灭绝。最近于6月8日,中国最重要的环保组织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CBCGDF)宣布中华穿山甲已经功能性灭绝,掀起了一场风暴。
中华穿山甲是世界上八种穿山甲之一,曾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野生穿山甲的数量急剧下降。经过实地调查和走访传统的中华穿山甲分布区,CBCGDF发现,过去三年中国大陆没有发现穿山甲种群的迹象,只有11只野外穿山甲的有效记录。虽然台湾还有1.5万到2万只中华穿山甲,但生活在大陆的中华穿山甲很少,因此中华穿山甲在大陆已经在功能上灭绝。
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规模捕杀穿山甲,穿山甲肉被认为有某些功效,鳞片也被认为是中药中很有价值的成分。而且中华穿山甲太容易被抓住,遇到危险就蜷缩在一起。根据CBCGDF的计算,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每年大约有17万到18万只穿山甲被捕杀;20世纪80年代,穿山甲的数量开始下降,在10年内至少下降了80%,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在大陆大部分地区已经很难发现中华穿山甲。
另外有一个原因是穿山甲繁殖非常缓慢。一般来说,雌性一年只生一胎,只产一只幼崽。因此一旦它们的数量下降,通过自然繁殖恢复将是非常困难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人类对中华穿山甲的研究有限,甚至还没有实现人工繁殖。因此,改善它们的功能灭绝将状态是极其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
CBCGDF宣布中华穿山甲的功能性灭绝,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许多网友质疑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有些人甚至直接谴责CBCGDF没有资格宣布物种灭绝。这场辩论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的一位专家指出,虽然野生穿山甲并不常见,但它们在功能上还远未灭绝。随着争议的加剧,一些网友开始寻找CBCGDF声明背后的进一步原因,并表示该组织的真正目的是推广他们自己的项目,将在东南亚的另一种穿山甲马来亚穿山甲引入中国。很多人担心马来亚穿山甲是否会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进一步威胁到中华穿山甲的生存,或者是否能够适应中国不同的生存条件。
面对这些批评,CBCGDF很快就回应了五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马来亚穿山甲在我国的现状。在6月1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CBCGDF解释马来亚穿山甲不应该被归类为外来物种,CBCGDF志愿者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支持下,发现了马来亚穿山甲已经生活在我国西南部的证据,在2005年至2015年的云南省也发现了一些证据证实了它们的存在。
在另外四篇文章中,CBCGDF还通过回答质疑者提出的问题为其项目进行了辩护。CBCGDF声称,由于在野生地区仍然可以发现活的马来亚穿山甲,因此它们具备在国内生存的能力;而且由于穿山甲野生种群过少,马来亚穿山甲的引进短期内不会对当地中华穿山甲物种构成威胁。此外,由于地方政府拒绝引进穿山甲,近年来穿山甲的大量死亡事件频繁发生,许多被扣的马来亚穿山甲长期被扣留最终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