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包括玉器在内的收藏行业存在的一些俗语,就恰如其分解释了此类物品的“定价规则”。
正如你自己提问开篇所说的“黄金有价玉无价”,与此类似的俗语还有“玉白一级,价高十倍”。
既然你都说出来了,这种翡翠也好、其他玉器也好,大家都清楚,可以“无价”地看待,那么,价格再高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在无具体实物针对的情况下,泛泛而言时,翡翠的定价还是有一定的“潜在规则”可以遵循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珠宝玉石行业评估人士的时候,如下这些标准,大多数时候都会在“实际评估”的时候,被参照到: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翡翠玉石本“自然天成”,那么在其过程中,必然有品质等级纯度等高低之分,久经多年的收藏历史经验,以及业内人士的行业实战经验之后,每块玉石一经摆到面前,立即在判断者心中形成一个“等级”的定位。
无论是你依据A货B货C货去划分,还是按照特级、商品级、普通级去归属,这些大框架是股价的第一基础。
也就是说,等级,决定了一块玉石类藏品的“身份地位价格层次”。
颜色,同样是翡翠材质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总体来说,颜色对于翡翠的决定方向在于:
绿色越多,价值越高,
颜色越纯,价值越高,
颜色越鲜,价值越高,
至于这写多、纯、鲜,究竟到什么量化的程度会对应具体的单位价格,则是个模糊的定位了,不同经验的评估者,会给出不同高度的价格。
正因为有着这些“有标准的差异性”,决定了翡翠的定价,同样在不同的评估者眼前会出现很大的价格出入。
业内说“行家看种,外行看色”,
翡翠本就一自然物,自身并非自带说明书,
但凡“好事者喜欢”,都会对各种好玩的特征加以定义,
以种水论翡翠,便是其一
种指的是翡翠内部晶体颗粒的粗细程度,玻璃种为最佳,其次是冰种。种份好,水头足,货极佳。
大小影响单价,这是毫无疑问的。
本来翡翠在自然界能够形成,就是一个奇迹,一定得很多巧妙的因素凑到一块才能成“品”,
同样的道理也就意味着,整块成“品”的个头越大、重量越重,形成越不容易。
整块的价格高,不单是说价格的标价数字大,而更主要的是指“单位重量价格越高”。
比如,一个单体50克的翡翠,标价2万元,那么如以克计则为400元/克;
但如果一个其他成色都非常接近的“大家伙”2000克,那么克价既可能被评估到克价1000元,也就是实物价格会高达20万。
这有点与其他收藏品“成套单价更高”的标价习惯类似。
工艺的价值因素很好理解。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翡翠成为珠宝首饰,几乎全部需要以“某种适合佩戴或携带或展示”的一种新面目面市的,而不是原始开采出来的模样——那叫赌石不叫首饰。
因此,这就有了手艺好坏影响价格的因素了。
国内这块市场也比较成熟了,在工艺美术界,已然有了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这种“官方认可”的技术人员身份出现。
那么这些从业人员在对玉石进行“打理”最终成为一件“美品”的时候,必然有“手艺高低”之分。
比如,一个获得国家级高级证书的工艺美术师,通常意义上,其工艺的价值附加部分无疑会高于“省级、市级”的人。
综上所述,对于翡翠这样自然天成的宝物,经智慧的雕刻师们精心打造之后,其翡翠自带的每一种“属性”,存在于不同评估者心目中的每一次感知,以及劳动参与者所有付出的不同,这些因素都会给一件翡翠饰品“成功面市”带来不一样的评价。
那么,有这么多综合因素可以参考的“宝贝”,中间有那么多不确定的因素,最终形成每个具体物件价格差异巨大,便是再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