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时颜真卿的书法观感不如欧阳询舒适?”颜真卿是书法史上一代宗师级人物,除了王羲之就是颜真卿了,但是历代对颜真卿书法的批驳却层出不穷,谈到这个问题,我想到米芾和傅山对颜真卿书法的评价。
米芾说:
“大抵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
这种评价可谓有些颠覆人们历来对于颜真卿书法的看法。
傅山也说颜真卿的字如“田间插手并足的大汉!”
无疑,这些都是说颜真卿书法观感不佳。
从这两人和其他人的一些观点来看,颜真卿的字确实受到诟病,而另外一位书法大家欧阳询却鲜少受到诟病,以上这些人评价颜真卿书法也确实是觉得观感不对劲,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颜真卿书法的观感确实不如欧阳询舒适。
我们可以从二者的点画,结构,章法来入手分析。
第一,二人的点画观感不同〔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之”字,在点画观感上就不一样〕
颜真卿的点画藏锋较多,显得厚重,而欧阳询的点画方笔较多,显得挺拔,而且欧阳询的点画显得更加清秀,利索,颜真卿的点画显得朴实厚重,这虽然是二者点画风格的不同,但同时可以看出欧阳询的点画更加精妙,人们也更倾向于这种精妙的笔法,要不然欧阳询的楷书怎会被誉为“楷法极则”呢?
所以,从具体的点画方面来看,以大多数人的喜好和历史的评价来看,颜真卿书法的点画观感的舒适程度确实不如欧阳询。
〔二者在整体的点画观感上,颜真卿书法的点画舒适度确实不如欧阳询〕
图一是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品《麻姑仙坛记》,图二是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之作《九成宫醴泉铭》,二人风格在这一时期都已经基本成形了,但是很明显在点画的观感舒适度上颜真卿没有欧阳询点画的那种整肃严谨之感。
清代梁巘则直接评价说:
颜不及欧。欧以劲胜,颜以圆胜。欧书力健而笔圆,后学者不免匾削。
所以,点画风格处理的不同,是导致人们认为颜真卿书法观感舒适度不如欧阳询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二人的结构特点不同我们可以拿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多宝塔》和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来做结构上的对比。
〔颜真卿《多宝塔》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我们再看看看后人对二者在结构上的评价:
苏东坡评价颜真卿《多宝塔》:
“此是鲁公最匀稳书!”
可以看出颜真卿书法的结构特点是平稳。
梁巘在《评书帖》中评价欧阳询书法结构是:
“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
可见欧阳询书法结构特点是险劲。
所以人们常说学颜体书法学不好就会显得臃肿乏神,而学欧学不好则会僵化无神,相比之下,僵化要比臃肿好一些。
所以,这也是历代学欧者比学颜者要多的缘故,因为二者在结构上的特点不同,一个稳重,一个险绝。
孙过庭说过:“初学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所以,欧阳询的书法险中有稳,稳中有险,无疑是符合这一要求的,经过以上的分析,颜真卿书法结构四平八稳,而欧阳询书法结构则是险绝刻厉,相比之间,险绝刻厉看起来更加有韵味,也更加舒适。
所以,从结构的特点上,欧阳询的这种险绝遒劲胜过了颜真卿的匀稳工整。
第三,二者在章法布局的排列上舒适里高下立判我们知道,唐代书家写碑板都是在方格里书写的,颜真卿的字把格子撑满了,这既是他的特点又是他为人所诟病的地方。
梁巘就说到了这一点:
“颜鲁公作书,不拘字之大小,画之多少,俱撑满,而古意已失。”
这是梁巘在批评颜真卿的字在章法布局上,不管字的大小,笔画的多少,都把格子撑满,古意已失,说明古人没有这样做的。
前面说了,傅山更是说颜真卿的字在章法布局上,在格子里的形态如田间插手并足的黑大汉。
〔颜真卿书法在章法排列上为人诟病最多的是字字撑得太满〕
如此说来,在他们的心目中,或者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颜真卿书法在章法布局的舒适度上是极不佳的。
而相比之下,欧阳询的书法章法布局则要明朗舒展得多。
〔欧阳询书法在章法上明朗舒展〕
欧阳询的书法在章法布局上显得宽绰有余,几个字还不显,要是写一篇字,你就会感到欧阳询章法布局的高妙之处。
就占格来说,欧阳询的每个字都只占了格子的一半或者百分之七十,没有一个字是撑得特别满的。这就显得密处不可透风,疏处却可走马。
显然,在章法布局上的特点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认为颜真卿的书法观感不如欧阳询,这虽说是二者的风格不同所致,但是人们却有自己的好恶取舍,根据人们普遍的审美意识,自然觉得欧阳询的这种端庄舒朗的章法要比颜真卿那种撑满格子的做法更胜一筹!
所以,人们有时觉得颜真卿书法的观感不如欧阳询舒适的原因就是在于二者在点画结构和章法三个方面的对比,而综合历代书家的评价以及书法学习者的选择,欧阳询的书法在观感的舒适度上确实胜过颜真卿一筹。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文中参考资料:
清代梁巘《评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