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感觉一到传统节日,就在吃吃吃。而且还有讲究,什么节该吃什么了,有时候不清楚还得问长辈。显然,一些食品已经与节日融为一体了,甚至成为这个节令的标志。
习俗里面为什么总是包含吃的呢? 习惯?迷信?迷信的成分应该有,因为在人们很早期的时候,对自然万物有种神秘和敬畏之情,类似天气干旱不雨是失德之象,沐浴斋食这样的。在日常最重要的进餐中,格外小心约束,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有些地方吃鱼,重头尾,鱼太长的话,把中间截去,保留头尾完整,还有地方忌讳把鱼翻过来吃。这就是害怕出现和“余”相反的事情。
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出于“趋吉避害”的心理,尤其是“趋吉”,像年节和喜庆的节日里面的食品,多带有祈求平安、越来越好的意思。 比如正月十五要吃元宵,寓意阖家团圆;二月二龙抬头要吃龙须面,希望来年丰收; 五月端午要吃五毒饼喝雄黄酒,意在以毒攻毒;八月中秋吃月饼,表示团聚;九月重阳吃花糕,登高之意;冬至吃馄饨,庆祝“一阳始生”意思。这些都是人们通过食物的方式在特殊日子里表达自己愿望。 即使有些不喜欢吃,但是在那一天总得尝尝不是?要不老觉着少了点什么,有点怅然(今天中秋,没吃到月饼呢!这样的情绪),好像没吃就没过节一样。
传统节日节令本来就是古人在生活中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带有特定意义,而食物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通过食物来表达对这一天的纪念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G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