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众主食有哪些?

古代人的主食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饭类

饭的烹饪,以甑和甗的使用为前提。用谷米制作的饭,最早是采取蒸煮的制法。东汉王充《论衡·量知》中记述:“谷之始熟曰粟,舂之于臼,簸其秕糠,蒸之于甑,爨之以火,成熟为饭,可以干食。”后来的炖饭、捞饭则是在蒸饭基础上的演进。其它还有大米饭、小米饭、高粱饭、玉米饭、黄米饭、豆饭、麦饭等。

粥类

在甑、甗发明之前各种食物共煮一器的粥并不是单纯的谷物流质,而是各式食物的混合。随着甑、甗的广泛使用和主副食分烹成为习惯,才有了仅以谷米作为原料的粥。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以粥养生的制度,故粥又有“长寿羹”的别称。清代黄云鹄所著《粥谱》一书系统介绍了药粥疗法,书中记载了247个粥方,是记载粥方最多的资料。从汉初到清末,有关记载药粥应用的著作已有近300部,逐步形成了药粥疗法的应用体系。尤其灾荒时期,粥更是因为容易饱腹且节省原料成为了劳苦大众的“救命羹”。“忙时吃干,闲时喝粥”,在生产力不发达、粮食资源匮乏的过去,粥在大众生活中几乎是日常必备饮食。

粉食类

汉代以前,尚没有面条的名称,只有汤饼的称谓。汉魏之后,面条才成为了大众肴馔的组成部分。汤煮类的粉食样式主要有:面糊糊、面疙瘩、面穗、面条、馄饨、饺子等,这些食品在汉代就已经为当时的百姓所食用。

笼蒸类

传统的大众笼蒸类食品有馒头、花卷、包子、窝窝头、烧卖、蒸饼以及各种糕。蒸食品主要原料通常是小麦粉,有酵与不酵、有馅无馅等具体区别。汉代时,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酒酵,酸浆酵,老面酵等多种面粉发酵方法。崔寔《四民月令》:“寒食,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大约五个多世纪以来曾长时间作为中国大众主要食品之一的玉米面“窝窝头”,是玉米引进以后给中国人主食品种结构带来重要变化的食物品种。

焙炒类

焙即用微火烘烤。糗和烧饼是古代大众焙炒类食品的代表。糗,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现在的炒米、炒豆、炒玉米。《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若将终身焉,”糗在古史传说时期就已经出现。糗便于携带,无火也可食用,所以常用作行路的干粮。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焙烤食品是“胡饼”,胡饼即烧饼,因其上撒胡麻故名。烧饼,因其入炉焙烤而成又称为“炉饼”。普通百姓偶尔制作和食用的饼,一般是干饼、发面饼、光烧饼、葱油饼等。

油瀹类

油瀹类食品的出现以金属烹具的出现为前提。这类食品因为耗油多,在一般百姓家是很少制作的,它们多是在商铺中售卖,主要品种有油条、油饼、麻花、套环、炸糕等。

Cola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