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饮食著作可能是《神农黄帝食禁》即《七卷食经》,为西汉时的著作,其内容涉及到病后食物禁忌,不宜吃的食物以及食物类药物的草本说明,在丹波康赖的《医心方》中多有引用。
在书中对多种食物有描述,如粳米在《七卷食经》云:味甘,微寒,止寒热,利大肠,疗漆疮。柑子记为:味甘酸,其皮小冷,治气胜于橘皮,去积痰。鸡头记为:食之益精气。猪肉记为:合五辛食之,伤人肝脾;鲫鱼合食,令人发损消。又不可合鲤鱼子,伤人。柚记为:味醋,皮乃可食,不入药用。干枣记为:食之轻身,和百药。生枣记为:常服枣核中人,百邪不干也。李记为:味酸,熟实可食之。杏记为:杏人不可多食,令人热利。桃实记为:桃两人者,有毒,不可食。梅实记为:味酸平,诗云,梅,香类也,又可含以香口也。枇杷记为:味酸,食之安五脏。猕猴桃记为:味甘,寒,无毒,食之无损益。还有诸如此类的内容。
不过《七卷食经》偏中医学类,有着中医养身的道,在记载大多数食物时,都会提及它的效果,但没有具体食材的做法,而且到了现代许多内容也多有散佚。而有具体菜肴名称的饮食类著作应该是《食珍录》,这本书是南北朝时,余姚人虞倧所著,书中记载了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名物,例如:韦巨源有单笼金乳酥、光明虾炙;衣冠家有肖家馄饨、庾家粽子;韩约能作樱桃饆饠,其色不变;炀帝御厨用九饤牙盘食。虽是记载菜肴,但是做法也不详。
而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农学史上的划时代著作,同样也是饮食类著作,书中记载了各类食材的养殖、储藏、加工、烹饪等内容,既记载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菜肴和烹饪技术,如:“胡炝肉”、“羌煮法”也包括中原内地的菜肴,如“烤乳猪”等。更多的是记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荤素菜。而且详细介绍了制作神麴(酒曲)、酿酒、做药米、做酱、做醋、做豆豉、做脯腊、做羹、做饼、做醴酪、做素食、做糖、煮胶等的过程,运用到的制作手法一共包括了蒸制、煎消、炙、烤、煮、熬、过滤、日晒、风干等许多方法。所以可以说,出现最早的食材描述的是《七卷食经》,出现菜肴的是《食珍录》,出现食材和做法的是《齐民要术》。
C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