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决定册立幼子刘弗陵为储君,然而当时汉武帝已经年老,刘弗陵之母钩弋夫人仍旧年轻。武帝害怕“主少母壮”引起外戚干政,动摇朝廷的根本,所以决定立子杀母。
封建社会“立子杀母”滥殇于汉武帝时代,真正大规模施行是在北朝北魏时代。而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防止外戚干政。
刘彻登基之初,朝政大权由其祖母太皇太后窦氏执掌,而信奉清静无为黄老思想的窦氏,与年轻气盛希望大展宏图的武帝,在治国理念上存在着巨大分歧。建元六年,窦氏薨后,刘彻之母族王家又崛起,虽然很快就被武帝给清除,但终归给武帝的童年留下的阴影。
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尤其遇上武帝这样的皇帝,更加不可能容忍有人去挑战自己的权威。武帝年轻之时就被后宫外戚处处掣肘,自然就不愿自己的子孙重蹈覆辙。
不过很讽刺的是,作为汉朝一部分的东汉,也是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后世的鲜卑北魏时代,将“立子杀母”制度进行的更加淋漓尽致,当时朝廷后妃胆战心惊,都不敢生育皇子——母以子贵变成了母以子死。所以当时北魏的皇太后,大多都是新帝的养母。
立子杀母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皇权的权威,然而很可惜成效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真正遏制外戚干政。
历史上将外戚扼杀的最有效果的,只有明清两朝。例如明朝,皇帝后妃大多出身微寒,而女儿成为后妃之后,其母族不得干涉朝政,也几乎与仕途绝缘。后妃严禁与大臣有所来往,也绝对不允许对朝政指手画脚。
最开始的“立子杀母”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封建社会,外戚终究是对皇权的一种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