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清朝史上,其实并没有发生过所谓的八皇子逼宫之事,而这个场景只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之中出现过。
剧中,康熙帝的传位那一夜,八皇子胤祀准备得似乎是相当精密,然而最终却出了个很大的岔子,那就是四皇子胤禛放出了十三皇子胤祥,不仅如此,胤祥还直接接管了丰台大营与大殿的守卫,一波操作之下力挽狂澜,八皇子功亏一篑。
其实在此之前,八皇子已经吃过十三皇子的一次大亏,所以就有人想着,为何八皇子没有吃到教训,不提前控制住十三皇子。
其实,原因也没那么复杂:
简单点来说,当时的八皇子胤祀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十三皇子胤祥,而他就算是注意到了,以八皇子的能力也无法控制住十三皇子胤祥。
康熙时期著名的九子夺嫡,胤祥却凭空消失
清圣祖玄烨第十三皇子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也是雍正帝胤禛最看重的一个兄弟,胤禛与其之间的感情,远远超过与自己同母的十四皇子。
然而有件非常奇怪的时期,那就是康熙时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之中,十三皇子胤祥却几乎处于一种置身之外的状态,一群皇子忙着争夺皇位的时候,胤祥却“消失”了,相关的记载仅有只字片语,寥寥无几。
而在九子夺嫡事件之前的胤祥,非常得宠,而在雍正帝继位之后,胤祥更是朝臣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是雍正帝绝对信任与倚重的人物,没有之一。
九子夺嫡之时的胤祥的相关事迹,仅在《雍正起居注》之中有这么一句:
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
大致的意思就是,胤祥之前因为胤礽的事情受到了牵连,但没多久就受到了康熙帝的宽宥。
实际上,当时受到胤礽事件牵扯被囚禁的并非胤祥一个,三皇子、四皇子与五皇子全都被送进了宗人府之中,经过调查之后,这三人都被释放,不过这件事也使得康熙帝对自己的儿子们加强了心理戒备。
而胤祥,虽然也得到了释放,但康熙帝对其始终没有予以谅解,康熙48年,老三、老四与老五都受到了册封,甚至镇魇太子的从犯胤祀也被复位贝勒,向来不被重视的九皇子与年幼的十四皇子都被册封为了贝子。
唯独胤祥,没有受到任何的爵封。
不过,胤祥在康熙五十年前后,身体出现了问题,一直在生病,腿部生出了毒疮,而养病期间康熙帝对其似乎依旧冷淡,但也会偶尔过问其病情。
或许正是康熙时期的特别经历,造就了胤祥
少年时期的胤祥,虽然也不太受宠,但也时常跟随者康熙帝出巡,其眼界还是有的,而在其失宠养病期间,也使得其性情得到了极大的磨砺,康熙朝的磋磨,使得胤祥养成了隐忍坚韧的性格,同时也让其对于皇家的所谓亲情,还有权势之争有了全新的深刻认识。
煎熬过了康熙时的低谷岁月,雍正帝登基之后,胤祥的人生迅速走向了巅峰。
胤禛登基后,胤祥被册封为和硕怡亲王,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执掌户部,而迅速成为雍正朝堂支柱的印象,处事老练,手段凌厉,完全不像个之前从未进入朝堂的皇子。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身居高位的臣子最终都结局潦倒,尤其是碰上雍正帝这般多疑冷峻的帝王的时候,隆科多、年羹尧等的下场都是例子,然而胤祥,却是个意外。
并非因为他是胤禛的兄弟,而是因为他从不敢以皇帝的兄弟身份自居。
在清朝的君臣兄弟之中,胤禛与胤祥绝对是个特例,胤禛给胤祥的朱批之中,通常都是以兄长的角度,其次才是君臣,先称“吾”,再用“朕”,这在古代是绝无仅有的,而胤祥,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处理事务永远都是只提意见,最终的决策都交给皇帝,从无丝毫僭越。
胤祥向胤禛举荐过不少人才,比如李卫、十七皇子允礼等,但举荐过后,胤祥都保持适当的距离,从无培植自身势力的行为。
雍正八年,胤祥不幸病逝,仅44岁,而其临终留下遗命上疏雍正帝:
胤祥留下这样的遗命,也是最后一次谨慎之举,当时的弘晓仅有9岁,让他承袭爵位,自然不可能参与朝堂之事,当然,胤祥的第一个要求并未得到雍正帝的允许,其死后丧仪远远超出了亲王该有的礼制,并且怡亲王之爵位,成为了清朝第九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
从胤祥的人生经历来看,充满了曲折,前半生各种挫磨艰难,后半生扶摇直上的同时又极其懂得居安思危之道,也懂得急流勇退,这样的心性,在康熙帝诸子乃至历代的皇子之中,都是非常少见的,《雍正王朝》里胤祥翻盘八皇子逼宫的事在历史上虽未发生,可若真的发生,胤祥未必没有这样的能力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