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就算俄国再战下去赢了日本,其实对其本身也没有意义,再者当时的俄国后院起火,也根本就没什么心思再与日本将战事继续下去,停战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尽早扼住俄国,日本挑起日俄战争原本日本与俄国之间也没什么冲突,然而随着近代俄国拓张到日本海沿岸,以及明治维新后日本在远东的迅速崛起,这两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纷争就不断增多,尤其是在东北与朝鲜半岛地区,一直是日本与俄国相争的利益焦点所在。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东北与半岛地区,是日本向大陆拓张的必然之路,而对于向来匮乏优良出海口的俄国而言,这两个地方也是势在必得,本来在当地占据优势的乃是俄国,日本影响力相对比较薄弱,为了争取更多利益,日本必须将矛头对准俄国。
晚清时期,俄国先后占据外东北的大片地区,不断染指东北之地,这引起了日本的警惕,不过由于俄国的领地太过广阔,加上其本身的主体力量大多集中在欧洲,为了赶在俄国在东北坐稳之前扭转形势,日本最终发起了日俄战争,想要将俄国赶出去。
实力相差悬殊,但俄国依旧被日本胖揍战争之前,俄国与当年的清廷都是一样的态度,认为日本是个蕞尔小邦,根本就不值得动什么大力气去对付,倘若俄国认真对待,实在会丢失颜面。
事实上,俄国会这么想也有一定道理,当时的俄国人口1.4亿,日本人口4400万,俄国常备陆军105万,预备役375万,海军舰艇200多艘,日本陆军37.5万,战时全部可动员的兵力也仅200多万,海军舰艇80多艘,似乎俄方优势很明显。
然而,俄国 九成的兵力都部署在欧洲地区,远东的正规军非常有限,而且俄国的海军舰艇虽然数量多,但大多都超龄服役,相当老旧,相比之下,日本的舰艇多是英国制造,性能优良规格统一,作战性能远胜于俄国。
而且最要命的是,俄国的领地实在太辽阔,所以战线拉得非常长,原本的优势却变成了巨大的劣势,战事开始后没多久,俄国就被日本打得丢盔弃甲,最终无奈停战。
其实俄国硬挨,也还能胜日本尽管当年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但实际上,若是俄国那时与日本硬杠,结果也未必真的会输,大几率可能是会赢。
一场日俄战争,俄国受损巨大的同时,日本付出的代价也并不小,这场战争几乎耗尽了当时的日本国库,赢得战争之后的日本其实虚弱不堪,所以日本也非常害怕俄国与日本将战争继续下去,而这也是后来日本提出赔款之类的要求,却被俄国聚居,日本不敢吭声的原因。
当然,俄国自己心里也清楚日本的真实情况,也知道倘若自己奋力一击,日本受不住,最后胜利的依旧是自己,可这样的话,必然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权衡之下,其实并不划算。
日俄战争,并非仅是日俄两国的事情表面上,日俄战争是日本与俄国之间的战争,可实际上,当时的列强各国纷纷已经明确站队,因日俄战争的立场而分成了两队。
首先是日本方面,原本支持挑动日本进攻的就是大英帝国,英国一直害怕不断南下的俄国最终会与自己争夺长江流域的利益,所以不断支持日本,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等本来想走苏伊士运河等前往远东,也被英国背地使绊子。
除了英国,美国也是日本的支持者,而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美国原本主张“门户开放”,想要进入东北,但几次三番都因为俄国的阻挠而失败,所以美国也支持日本。
而俄国方面略微神奇,因为支持俄国的是德国与法国这对冤家。法国支持俄国的原因,是希望巩固俄法同盟,共同对付德国,而德国支持俄国,是想让俄国分散大量精力到远东地区,这样可以使得自己在欧洲的环境变得宽松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俄国停战算弃车保帅长久以来,俄国在欧洲的处境都非常尴尬,东方人将其视作西方人,西方人将其视作东方人,甚至在19世纪末,俄国依旧被称作“白色蒙古”,无论是英国、法国与德国,都对俄国相当警惕,它们并不希望俄国在欧洲做大。
日俄战争时期,若俄国与日本磕到底的话,最终赢得胜利的机会确实非常大,但赢得之后俄国可能会迎来更早的后果。
本来在战前,俄国就为了筹措战事欠下了巨额的外债,仅是每年的利息就让俄国吃不消,若是战事继续,那么俄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可能会崩掉,而俄倘若想要赢,即便是赢了也要元气大伤不复从前,这对于本身就在欧洲举步维艰的俄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可能赢了日本,却使得其他外敌找到对自己下手的好机会。
如此看来,日本对俄造成的危险其实还没那么大。
顾此失彼,认输停战是最好的选择的确,日俄战争后期,随着俄国从欧洲通往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的开通,俄国其实已经开始扭转局面,开始反攻,其实还是大有希望打赢的,但即便是打赢日本,俄国其实也无法得到太多补偿,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日本的背后是强大的英国与蒸蒸日上的美国,然而支持俄国的德国和法国,他们的支持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现实中的支持非常有限,若是战事继续,英国美国不可能坐视不管,看着自己投资在日本的钱打水漂,可德国法国就不一定了。
而且,当时的俄国内部,原本就对这场战争争论颇多,战争后期,俄国境内风起云涌,各种事端不断发生,俄国已经没什么精力去管远东的事情了。权衡再三,虽然停战后俄国失去了不少地盘与利益,但其实也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