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还退守南极咧。别说明朝当时可能压根儿就不知道澳大利亚这旮沓的存在,就算是知道了,也决计看不上,就算看上了,也过不去。
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害后,朱由榔作为明神宗朱翊钧当时存世的最年长直系男性后裔,受到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支持成为监国,同年11月初二,隆武帝的弟弟唐王朱聿鐭抢先一步在广州称帝,改元“绍武”。
得知消息的朱由榔,随即折返广东,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天无二日,永历与绍武两个小朝廷不顾北边满清的步步紧逼,自家人与自家人打了起来,没多久广州沦陷,朱聿鐭与其首辅苏观生自尽殉国,广东被清廷拿下,而永历帝逃出广东,前往广西梧州。
之后的几年里,永历帝在西南与岭南各地来回逃命,直到永历九年,朱由榔被李定国护送到昆明安居,可此时的南明,大势已去,永历帝只能在西南残喘而已。
永历十二年,清朝大军攻占云贵,次年,永历帝在李定国保护下逃往缅甸,被当时的缅甸王莽达收留,虽然是曾经的宗主之君,可当时的朱由榔,已经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了。
同一时期,入关之后的满清已经基本站稳脚,而各地原本还声势浩大的反清群体,纷纷落下帷幕偃旗息鼓,明朝的江山,可以说彻底烟消云散。
更悲催的是,收留永历帝朱由榔的缅甸王莽达,没多久就被其弟弟莽白所弑,而缅甸新君莽白发动咒水之难,诛尽永历帝身边的侍从,将其献给了进入缅甸的吴三桂,最终,永历帝被吴三桂派人,用弓弦勒死,明朝皇统就此彻底终结。
关于永历帝为何不退守澳大利亚这个雷人的设想:
第一,明朝未必就知道澳大利亚这个地方虽然有种说法称明朝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已经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就发现了美洲与澳大利亚,然而这终究还是一种假想,并没有得到东西方的广泛认可。所谓的在15世纪初,曾有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北部登陆,并没有任何实际证据可以证明。
按照目前全球公认的记录,最早发现抵达并记录澳大利亚的非土著族裔,是荷兰人,而时间是在1605年,不过当时的荷兰人只是登上了澳大利亚北部的约克角半岛,并以为那是新几内亚岛的一部分,直到17世纪中期,澳大利亚才被完整发现。
1644年崇祯帝自缢宣告了明朝的灭亡,虽然南明与澳门的葡萄牙人来往密切,但当时的欧洲根本就不看重澳大利亚,未必会向明朝人提起这块大陆。
第二,就算知道了,明朝也看不起中原向来有华夷之辩,将中原之地视作天下正中,在两宋之前,即便是江南地区也被视作比较荒远的地方,至于两广所在的岭南之地,直到明朝时期,仍旧被当做边远地带,用来贬谪与放逐,两广与云贵之地,有大量的土司。
江南华南尚且如此,近在咫尺的东南亚地区就更是如此,明朝虽然在中南半岛乃至苏门答腊都设置过宣慰司,但仍属于羁縻之制,苏禄等曾屡次请求并入都被明朝所拒绝,原因很简单,就是明朝看不上这些地方。
至于澳大利亚,就更不用说,西方人发现澳大利亚后,觉得这块荒远偏僻的大陆着实没什么用处,直到澳大利亚被发现近两百年,英国人无奈之下将澳大利亚作为北美的替代品,作为流放地,才真正开始进行开发,这样的地方,明朝都不会睁眼瞧一下。
第三,根本没有那个条件古代进行远洋航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近距离的横渡,也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澳大利亚当时虽然已经被发现,但因为并不受重视,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固定航线,当时如果从中国出发要去澳大利亚,只能跟着感觉走。
郑和下西洋被终止多年以后,明宪宗年间,宪宗朱见深曾有意重启下西洋,结果当年郑和所留的卷宗全部被烧毁,副本不知所踪,明朝的海上实力也就此折损。
明朝晚期,由于隆庆开关等因素影响,明朝的海上实力也曾有过回光返照,但很快就重新消失于海上之上,尤其是南明时期,缺钱、缺技术、缺人,几乎没有任何条件能够组织起大规模的远洋活动。
纵观古代上千年之间的王朝更迭,都奉中原为正朔,朝代之间的争,终究是局限于中原当时所谓的“天下”的范围之内,一旦被逐出了这个范围,那就注定失败。
相对于不知为何处,遍地蛮荒,到处只有土著人和袋鼠的澳大利亚,明王朝当时真的想在海外休养生息卷土重来,选择南洋的一众藩属也要比澳大利亚靠谱得多,明朝倾覆之际,半岛的李朝也曾想要联合日本助明朝恢复江山,但无异于蚍蜉撼树。
明朝的灭亡是注定的,永历帝本身优柔寡断唯唯诺诺,根本没什么主见,而当时南明所拥有的力量,实在不足以与满清相抗衡,至于外藩一众,眼见明朝已成过去,自然也不会竭尽全力去帮助明朝去做些什么,缅甸王莽达收留永历帝,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