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关于隆裕太后在清亡次年离世的原因,有个说法是嗑瓜子嗑多了,引发的慢性肝病。

无子无宠的末代皇后

隆裕太后,其实她的谥号应该是孝定景皇后,“隆裕”乃是其成为皇太后之后的徽号。

说起末代皇后,通常想起的就是溥仪的皇后婉容,而事实上,婉容出嫁之前多年,清朝就已经烟消云散,真正的末代皇后,其实是光绪帝的妻子,也就是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

静芬出身叶赫那拉氏,其父亲桂祥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光绪帝的生母醇亲王福晋婉贞也是其亲姑姑,说起来,静芬其实就是光绪帝载湉的亲表姐。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选择,册立后妃,最终选中的皇后就是静芬。

慈禧太后选中静芬:

  • 一来,她是自己的亲侄女,亲上加亲,而且还能养个心腹放在载湉身边做自己的眼线;
  • 二来,慈禧太后并没有做过皇后,叶赫那拉家出个皇后,的确是极大的荣耀。

光绪帝从小在慈禧太后的股掌之中长大,对其畏惧如虎,即便心中有千般万般不情愿,也只能点头同意,不过大婚之前,发生了一件意外,那就是太和殿前的太和门突然失火被焚毁,而按照规制,皇后大婚必须经过太和门。

尽管慈禧太后严令,以迅雷之势搭建了一座以假乱真的太和门供大婚使用,但如此不吉的事,仿佛也预示着什么。

婚后,静芬的悲伤岁月就开始了。

因为静芬本身长相就很让光绪难以接近,而且其性格怯弱,加上静芬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与亲侄女,光绪帝恨屋及乌,对她不理不睬愈发厌恶。由于静芬不得光绪帝欢心,觉得这个侄女实在没用的慈禧太后,也连带着不待见静芬,使得其居住的钟粹宫,常年门庭冷落。

“庚子西狩”期间,珍妃被扔井里,可即便如此,静芬仍旧不得宠。

光绪三十四年,载湉于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慈禧太后立溥仪为新君并兼继同治帝与光绪帝两庙的宗祧,静芬以嫡母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也被称作“兼祧母后”。

慈禧太后在光绪帝驾崩次日闭眼之后,因为宣统帝溥仪仅有三岁,所以由隆裕太后垂帘听政,溥仪的生父载沣为摄政王辅政,然而此时,清王朝已经彻底撑不住了。

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眼见大势已去的隆裕太后,代小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从此清王朝终结,不过在紫禁城的一方小天地之中,爱新觉罗家最后的颜面,仍旧存在着,溥仪仍旧是紫禁城里的皇帝,隆裕太后仍旧是紫禁城里的太后。

但宣布退位的第二年,隆裕太后在自己的生辰结束后就一病不起,于同年2月22日在长春宫中离世,享年46岁,而隆裕太后的死因,一直以来就成为了一个谜团。

当时的隆裕太后正值盛年,年纪并不算大,最主要的是她在清亡后第二年就离世,这个时间点难免不会让人产生疑惑。

对于隆裕太后的死因,主要有几个猜想:

第一,嗑瓜子引发的肝病

按照清朝内务府的相关记载,隆裕太后有个习惯,那就是嗑瓜子,每每一嗑,就是一篮子左右的数量,宫中人尽皆知。

而按太医院存档:皇太后脉息左寸关浮散,尺部如丝,症势垂危,痰壅愈盛,再勉拟生脉化痰之法以冀万一。

按照现代医学来说,就是隆裕太后本身就已经有了比较重的肝病,且有腹积水,虽然太医们劝告隆裕太后要保重,但其仍旧改不了嗑瓜子这种会加重肝病的习惯,加上外力因素的影响,最终使得隆裕太后肝病难治,也就是所谓的郁郁而终。

第二,压力实在太大承受不了

虽然隆裕太后乃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但是其本身的性格与才能,都与慈禧太后相去甚远,甚至是截然相反,当时的清王朝风雨飘摇,任凭是谁也难以完全收拾,作为皇太后的隆裕太后,在垂帘听政的三年中,也是饱尝辛酸。

清朝的消亡是大势所趋,即便没有隆裕太后同意,也无法改变,然而清亡之后,诸多的满洲勋贵宗亲遗族们,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隆裕太后的头上。

尽管清朝之亡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可隆裕太后始终觉得,祖宗的江山基业,是断在了自己的手中,实在有愧,以至于生辰筵上,隆裕太后与遗臣宗亲们痛哭,结果一病不起

隆裕太后在清朝亡后的第二年就离开人世,这个时间点虽然说实在有些令人意外,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隆裕太后当时毕竟已经没什么用处,也不会有谁会想着去害她,或许她在1913年的离世,仅仅就是个巧合而已。

虽然出身高贵,还成为了皇后,但隆裕太后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无子无宠,深宫孤寂,还亲手颁下了结束清王朝的诏书,所有的怪罪一股脑都推到了本来无辜的她身上,隆裕太后的人生经历,换作是其他任何人,心里估计也难以承受。

由于隆裕太后的主动同意退位,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因此被赞誉为“女中尧舜”,而对隆裕太后来说,1913年或许才是她最大的解脱。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