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人世间最悲苦的事情,莫过于失去亲人,而在最需要的时候失去至亲,是为大悲。
幼年丧母
人在出生的时候,对于母亲的依赖就已经开始。
需要母亲的哺育、需要母亲的照顾,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父亲工作挣钱,母亲来操持家庭的内里事务,主要就是抚养照顾孩子。
父亲往往都是没什么工夫来照顾年幼的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显得更加重要。
幼年时代如果就失去母亲,实在是一种天大的悲剧。
实在难以想象,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就失去母亲的照顾是何等模样。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四岁时失去母亲,从小缺乏母爱与陪伴,由于孤单害怕,也养成了其日后寡言少语的沉敛性格。
幼年丧母,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成长,都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少年丧父
随着时间推移,长大以后,对于父亲的依赖就显现出来。
年幼时期,需要母亲的庇护,如同雏鸟一般,而少年时代,父亲开始重要起来。
父亲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仅是主要收入来源,更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是整个家庭的保护伞与主心骨。
孩子长大了,需要学习人生的道理经验,需要学习其他的技能,需要培养性情,这个时候,全都少不了有父亲的参与。
即便很多家庭的父亲实在很忙,无法时常陪伴家人孩子,但父亲的作用还是很难替代。
少年时代,一旦失去父亲,那么就像幼苗失去了遮挡,提前暴露在狂风暴雨与烈日炎炎之下。
自己尚且还没长大,根本没有能力继续照顾保护家人,而且一旦失去父亲,那么就意味着母亲可能就要去顶替父亲的角色,去撑起一个家。
如此一来,少年时代就会更加孤苦艰难,失去陪伴与教育。
在古代,子女年少而父亲离世,就成为了“孤儿”,与此同时,这个家庭往往也极有可能被他人觊觎,最终瓦解。
中年丧偶
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年轻的时候,夫妻俩携手并进,老了之后互相依偎依靠。
婚嫁之后,小夫妻俩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家庭,夫妻一体同心,风雨同舟。
婚后的岁月,男主外女主内,共同经营着一个家庭。
古人结婚的时间比较早,一般十几岁就婚嫁了,人到中年的时候,连子女都大了。
然而这个时候,无论妻子失去丈夫还是丈夫失去妻子,无论妻子成寡,丈夫成鳏,都不是小事情,乃是大悲之事。
年少轻狂,夫妻感情或许还有身体上的冲动,但人到中年,对自己人生另一半的依赖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心灵上,是很难取代的。
这份夫妻之情,是经过了多年培养,早就是至亲之情。
中年时代失去伴侣,不仅仅是需要自己独自支撑家庭那么简单,往后的岁月也只能独自前行无人陪伴,子女将来也有自己的人生,陪不了。
老年丧子
家庭的传承,离不开子女的培育,子女也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希望。
子嗣,古代比现代要更加重要,对于子女,父母家庭往往也都是倾注几乎所有心血。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的辛苦就开始了。
一直等到子娶女嫁,父母才算是放松下来,子女有出息的话,父母也就不需要再继续那么辛苦了,老来也能有子女陪伴。
然而,丧子之痛难以言喻,尤其是老来丧子。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人生希望,是他们的人生核心,失去了孩子,无异于失去了人生的希望。
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拉扯大的,老来丧子,无异于人生到头一场空。
对大多数人来说,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是五雷轰顶一般的打击,难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