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无一成龙。
关于龙生九子到底是哪九个,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都有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说法啊:龙与九种动物生下九个孩子喜欢音乐的囚牛
相传是龙与母牛所生,长得似龙非龙,似牛非牛,还有点像犀牛,也有说囚牛其实是与另外一头雌龙所生,但是从长相上来看,不像。
《治世馀闻》:囚牛,龙种,性好音乐。
虽然囚牛长相威严,乃是龙种,但是性格非常温顺宽和,并不喜欢斗狠逞凶,而是喜欢研究音乐艺术,妥妥的文艺神兽。
古代经常将囚牛的形象雕刻在琴、二胡等乐器之上,尤其是一些贵重的胡琴,称作“龙头琴”。
锱铢必较的睚眦
有个词语叫做“睚眦必报”,说的就是龙的第二子“睚眦”,相传是龙与一头母狼所生,由于长得太凶狠难看,被龙所嫌弃。
可能正因如此,睚眦的性格与囚牛截然相反,不仅凶狠,而且小气。
睚眦最喜欢的就是到处惹是生非,乃是杀戮、仇恨与邪恶的化身,再小的事情,只要它觉得不高兴就一定会进行报复。
古人通常将睚眦的形象雕刻在一些兵刃之上。
辟邪吉祥的朝风
相传是龙与一只巨大的雌雕所生,相较于囚牛的憨厚与睚眦的邪恶,朝风虽不是龙,却拥有十足的龙族威严,象征着美好与吉祥。
在很多的古建筑之上都可以找到朝风的雕刻,尤其是皇家的宫殿屋脊之上。
古人将朝风视作神灵,认为朝风镇守宫殿,能够驱邪避凶,遇难成祥。
胆子最小的蒲牢
据说蒲牢的生母最雷人,是一只母蛤蟆,而蛤蟆生出来的蒲牢长相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是龙种,但可能继承了母亲的血统,蒲牢的体型很小,而且非常胆小,尤其害怕海里的巨兽鲸,只要见到鲸就会大叫着逃跑。
一般古人将蒲牢的形象做成钟纽,置于大钟的上端,然后将木鱼制成鲸鱼形状,只要蒲牢听到就会大叫,响彻云霄。
吞云吐雾的狻猊
相传狻猊是龙与母狮子所生,在古代传说中,狻猊就是一种类似于狮子的神兽,不过古代中国本土并没有狮子,这种说法出现应该比较迟。
狻猊喜欢静静地坐着,能一动不动发呆很久,就因为这个特点,狻猊时常出现在佛教建筑与艺术作品之中。
不过,古印度地区的确有狮子,狻猊的形象类似于狮子很可能与佛教传入中土之后被混合有所关系。
作为一种瑞兽,狻猊的形象最多出现在宫殿的屋脊上,还有就是香炉,传说香炉之中的烟雾飘散就是狻猊在打坐。
力气巨大的赑屃
赑屃,也叫作霸下,传说是龙与母乌龟生下的,长得也的确有点像乌龟,虽然是龙头,背上却有极其坚硬的壳,四肢也非常粗壮。
赑屃的气力大得惊人,而且喜欢背着三山五岳到处跑,大禹治水时,赑屃出力不少。
因为赑屃是龙龟结合,还有点像玄武,古人将其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
赑屃的形象,最常出现在很多的石碑下方。
公正严肃的狴犴
相传是龙与母老虎所生,长得非常威严。
《龙经》:狴犴好讼,亦曰宪章。
传说中的狴犴有个非常独特的爱好,那就是喜欢打官司,也不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么官司,而狴犴也就逐渐变成了法律公正与严明的象征。
古代,狴犴的形象总是出现在衙门与牢房,是百姓们的保护神。
人们相信,狴犴能够震慑邪恶与不法,像獬豸一样主持公道正义。
赑屃胞弟的负赑
赑屃与负赑的名字李都有一个赑字,而他们是一对同母的兄弟,都是一只母乌龟所生。
与哥哥赑屃一样,负赑也喜欢和石碑打交道,但是他性格斯文,一般都只出现在雕刻诗文的石碑上,注意,是上面。
赑屃喜欢驮着石碑,但负赑则喜欢出现在石碑的上端。
吞火成性的鸱吻
相传鸱吻的母亲是一条鱼,所以鸱吻并非完全像龙,而是还有一条鱼的身体,脑袋却还是龙。
尽管长着鱼尾巴,应该是水里的神灵,但鸱吻却喜欢趴在屋顶东张西望,还喜欢吃东西,最喜欢的就是吞食火焰。
正因为鸱吻有这个习惯,古代宫殿等建筑的屋脊上,几乎都有鸱吻出现,用来镇宅、祈求不要发生火灾。
古代关于龙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版本不一。
既有认为是蒲牢、睚眦、朝风、蒲牢、狻猊、狴犴、赑屃、负赑与鸱吻,
也有认为是赑屃、鸱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腹、睚眦、狻猊、椒图。
在古代“九”是个虚数,代指非常广,并不是说只有九个而已。
按照明朝《五杂俎》的说法,龙的性格最那啥,能与各种动物生下后代。
椒图:就是龙与一只海螺所生,能够护佑家宅平安,因此形象往往出现在大门上;
蚣腹:是龙与一条蜈蚣所生,也叫作避水兽,能够行云布雨也可以吸走雨水,相传是龙最喜欢的孩子。
另外还有:
貔貅:龙与母熊所生,能够驱邪避凶,阻止瘟疫灾厄;
蜃:龙与母鲸所生,能够制造幻象,也就是海市蜃楼;
蛟:龙与野鸡所生,这个说法实在太雷人,主流认为是蛇修炼而成尚未成型的龙;
麒麟:龙与牛所生,这个说法中,认为囚牛的母亲是大象,麒麟的母亲才是牛,但古代主流认为麒麟是与龙同尊的神兽,彼此之间并没什么关系;
大象:龙与猪所生,这个说法更加雷人;
大鹏:龙与鹰所生,这个说法不太靠谱,毕竟大鹏完全不像龙。
关于“龙生九子”的说法,在明朝之前并没有出现过,直到明朝时期才正式出现。
据说是明孝宗见到“龙生九子”,不知道是什么,就招来了内阁大学士李东阳问询,李东阳说自己好像在佛经里见过,明孝宗再三追问,李东阳下不来台,只好硬着头皮回去翻阅典籍。
结果可想而知,并没有记载,情急之下,李东阳自己东拼西凑,凑出了所谓的龙生之九子,而他的学生杨慎得知后,加以修改,又出了另外一个版本的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的说法不胫而走,在民间越传越玄乎,也越传越离谱,最终使得龙的孩子不计其数不知有多少,版本千奇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