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被欧洲侧目不待见,但土耳其一直以“欧洲国家”自居。
按理来说,土耳其要想更贴合欧洲国家身份,把都城放在伊斯坦布尔似乎更加合适。
历史上土耳其的都城也的确曾在伊斯坦布尔,但后来却迁移到了亚洲的安卡拉。
看起来好像不符合土耳其人的性格。
然而实际上,土耳其当年的迁都是因为奥斯曼的衰落,使得伊斯坦布尔变得不再安全,而定都安卡拉是为了推进现代化的改革。
伊斯坦布尔是个非常奇特的城市,因为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横跨两大洲的城市,这座在东西方都声名赫赫的城市,也有一段极其显耀的过去。
如今土耳其人的先祖,是来自亚洲腹地的突厥分支塞尔柱部族,之后因为蒙古人的崛起被迫向西迁移,最终定居到西南亚洲。
公元1299年,一位叫做奥斯曼的塞尔柱首领自称埃米尔,成为后来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者。
随着奥斯曼的不断强大,最终核心迁移到了小亚细亚地区,而奥斯曼强大之后,将矛头指向欧洲,此时的奥斯曼雄心勃勃。
碰巧,当时欧洲东南部的东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奥斯曼帝国抓住机会,一举攻陷了其都城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后来的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的彻底消亡,奥斯曼帝国取而代之,与此同时奥斯曼迁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在灭掉东罗马之后,奥斯曼继续高歌猛进,在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地区攻城略地。
1521年,贝尔格莱德陷落,1526年布达佩斯被拿下,到极盛时期,奥斯曼拿下了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以及几乎整个黑海沿岸。
奥斯曼兴起之后,无论各方面的实力,都让当时的欧洲国家闻风丧胆,中东地区的商业贸易道路被奥斯曼所把持,成为世界著名的商业中心。
作为都城与交通要枢的伊斯坦布尔,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它见证了奥斯曼帝国最辉煌的岁月。
近代的奥斯曼帝国横在中东的要冲之地,挡住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通道,为了寻找新的航路,欧洲人不断探索,由此引发了地理大发现。
并且因此引起连锁反应,欧洲各国纷纷迅速崛起,而奥斯曼却日薄西山。
随着奥斯曼的没落,原本占尽地理优势的伊斯坦布尔变成了欧洲列强所觊觎的肥肉,纷纷开始争夺这个关键的地方。
首先对奥斯曼动手的就是沙俄,地理上劣势明显的沙俄从诞生崛起开始,就不断寻找温暖的出海口,近在咫尺的土耳其自然不能放过。
俄国接连发动了十次对奥斯曼的战争,虽然并没有拿下伊斯坦布尔,却让伊斯坦布尔的外部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1829年,希腊在列强帮助之下脱离奥斯曼之后,成为了列强对付奥斯曼的桥头堡,在列强干涉之下,奥斯曼治下的巴尔干各族纷纷单飞。
原本奥斯曼横跨三大洲,伊斯坦布尔位于欧亚之间,但随着奥斯曼在欧洲的地盘不断后退,伊斯坦布尔从原本的“客厅”地区变成了玄关,距离边界一步之遥。
尤其是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奥斯曼失去了在欧洲绝大多数地盘,马其顿等地区被让给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与希腊等国家。
至此,奥斯曼在欧洲的站脚之地,仅剩下色雷斯半岛的角落,也就是如今的样子,伊斯坦布尔完全暴露在外敌的火力攻击范围之内。
偏偏一战期间,奥斯曼站错队成了战败方,战后作为惩罚,奥斯曼苏丹与协约国签下了《色佛尔条约》,失去了大量土地,甚至小亚细亚的部分地区。
也因为这个缘故,奥斯曼苏丹被愤怒的土耳其民众所抛弃,面对危机,凯末尔带领着土耳其军民进行了斗争,驱逐了入侵者,建立了新的土耳其。
1923年,新生的土耳其与协约国重新签订了《洛桑条约》,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土耳其此前被损害的诸多利益。
不过,新的条约,将爱琴海几乎所有岛屿都划入了希腊,土耳其虽然有海岸线,却无法自由出入爱琴海,而且土耳其海峡被要求国际化。
本来作为土耳其私产的土耳其海峡,被要求非军事化与国际共管,这么一来,伊斯坦布尔若是继续作为都城,那就已经很不合适了,至少非常不安全。
何况土耳其失去了爱琴海几乎所有岛屿,这让土耳其西线沿海更加危险。
出于安全的考虑,凯末尔决定将都城搬离伊斯坦布尔,迁到小亚细亚,而选来选去,最终选定的新都城就是土耳其古城安卡拉。
安卡拉的地理位置比较适中,周围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当时的世界战乱频仍,将都城放在安卡拉算是个很安全的选择。
而迁都安卡拉还有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推动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
原本的奥斯曼是个政教合一的保守国度,虽然土耳其表面上已经新生,但要脱胎换骨还是要进行彻底的深入改革。
伊斯坦布尔作为奥斯曼旧都,不仅是一个象征,而且当地的旧势力根深蒂固,一时之间很难彻底拔出,这与中原北魏迁都等原因类似。
凯末尔全方位的改革,的确触动了很多旧贵族利益,而安卡拉正是当年凯末尔揭竿而起的“龙兴之地”,与旧势力盘踞的伊斯坦布尔形成对比。
避开伊斯坦布尔,迁都安卡拉,能够极大削弱改革的阻碍,巩固凯末尔全方位改革的成果,另外迁都还能带动土耳其亚洲地区的发展,全面提升土耳其的国力。
所以整体来说,土耳其当时的迁都是势在必行的,伊斯坦布尔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综合考虑后被抛弃的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