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辣椒是明朝末期的时候传进中国的,在之前成都人吃什么来代替辣椒呢?

可能很多人根本没想过,看上去清汤寡水的开水白菜属于川菜。

实际上,川菜是个非常复杂的菜系,并非仅仅是麻辣而已。

不过麻辣滋味算是川菜的一个特色,也是多年来川菜在大江南北广受欢迎的法宝。

辣椒从明朝传入,直到晚清时期才作为食材流行起来。

那么,在辣椒进入四川之前,四川人用什么来代替辣椒的味道呢?



或许有人觉得,川菜百味,辣椒融入川菜之前的四川人就算不吃辣,也还是有很多的美食可以吃的,餐桌上也并不会了无生趣。

但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巴蜀之地的先民,就已经很爱吃辣。

《华阳国志》之中,就已经出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的记载,蜀地之民做菜,喜欢放各种辛辣比较刺激的辛香料,风味麻辣为主。

四川的麻辣,麻来自于花椒、山椒与藤椒等本土原生植物,花椒并非是蜀地独产,但却以蜀地所产最佳,因此也被称作是“蜀椒”。

至于蜀地菜肴中的辣味,则来自另外一种如今很少有人再吃的本土植物,那就是食茱萸。

宋代《益部方物记》之中记载,蜀地之人做菜的时候,都会加入食茱萸,做出的菜肴有一种辛香之气味,接近于现在的辣椒。



蜀地之人用食茱萸做菜的习惯,从先秦就已经开始,这样的习惯到清朝时期仍旧广泛,直到清朝中后期,才逐渐被辣椒所取代。

除了食茱萸和花椒等,高良姜、辛蒟在蜀地风味之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蒟酱是蜀地出产的一种调味品,也是流传最广最早的辣味调味品,是用蜀地一种叫做“辛蒟”的植物果实酿造而成。

另外,与辛蒟并尊的“蒻”,也就是魔芋,古代的蜀人喜欢将其用苦酒腌渍,产生一种独特的辛辣之味进行食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食物的真面目已经不得而知,仅存在于各种典籍。

蜀人向来“好辛香”,也就是辛辣之味,但这种爱好在古代并不仅仅是巴蜀之地的先民,而是一种极其广泛的流行,甚至于明清之前的两广之地,也很爱吃食茱萸。



花椒、姜与食茱萸,是古代中国的传统三大辛香料,在明朝以前,这三种调味料在菜肴之中的比例极高,尤其是花椒与食茱萸。

明朝之后,很多地方的口味开始变淡,这三大辛香料的流行范围也逐渐消退。

这也与国人肉食结构的巨大改变息息相关。

在明清之前,辛香料之所以流行,主要是为了压制食物中的腥膻之气,还有就是祛湿驱寒,明清前的主要流行类肉食多是羊肉,其次是牛肉,的确需要辛香料。

然而明清开始尤其是清朝,随着人口的剧增,牛羊牧业萎缩,猪肉逐渐占据了餐桌主流,还有就是大量家禽,这种情况下,辛香料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来自于美洲的辣椒传入中原之地,人们发现这种原本用来观赏的食物,也拥有辛辣香气的时候,食茱萸等传统辛香料逐渐就被取代了。



明朝时期,辣椒被商人从南洋带回,最早出现辣椒记载的是浙江,然而在很长时间内,辣椒都没有作为食物,而是当成观赏的花草,种植范围极其有限。

与浙江毗邻的江苏,直到清朝嘉庆七年,才出现了辣椒的记载,明朝时期,辣椒主要都种植在有钱人的宅院花园里,可不是在菜地里。

最早出现辣椒食用记载的,是江西,时间是在康熙二十八年,此后就是贵州、湖南等西南各地区,这些地方主要是用辣椒代替盐来下饭。

如今麻辣红火的四川,第一次出现吃辣椒记录,是在乾隆十四年的《成都府大邑县志》中,比起湖南要迟了半个多世纪,当时称作“海椒”。

四川盆地常年比较潮湿,虽然经历了湖广填四川,但新来的四川居民与曾经的蜀地先民一样喜欢辛香之风味,辣椒作为食物被开发之后,迅速流行起来。



川菜,其实以明朝晚期作为一个分界线,此前的川菜与后来的川菜风格几乎完全不同。

在此之前的川菜,也就是当年李白、苏轼见到的川菜,跟如今我们吃到的川菜根本完全不同,而主要的差别,就是因为后来辣椒的加入。

晚清时期,辣椒之所以盛行,一来是因为西南地区太过于潮湿,需要以辣祛湿驱寒,还有就是山区之地难以买盐,用辣椒配饭也是无奈的举动。

也因为这个缘故,在并不太吃辣的华北江浙等地,吃辣成了穷人特点,当时容易被侧目,曾国藩即便是做了封疆大吏之后,想吃辣椒一度也是偷摸藏着吃。

整体来说,辣椒的传入,的确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川菜,但真正的川菜并非只有辣椒可用,川菜之中甚至还有偏甜的分支菜系,像是鱼香系列也可以不加辣椒。

在辣椒融入川菜以前,四川人吃的主要就是食茱萸,这也是此前川菜辣味的主流来源,而辣椒的传入,渐渐的完全取代了食茱萸的地位。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