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芝岫,又名“败家石”,一般人听到这个名字都觉得晦气,自然不会与其合照。
去过颐和园的朋友,应该都见到过乐寿堂院子里的那块巨大山石,大名鼎鼎的青芝岫。
有人说是因为这块石头形状像灵芝,所以得名“青芝岫”,但实际上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像灵芝,所以这个说法实在不太靠谱。
既然又名“败家石”,皇家园林里怎么放这种石头呢?
青芝岫长度达到八米,宽约两米,高度达到四米,是中国最大的园林置石,关于这块巨石为什么叫做“败家石”,又为何到了颐和园,有两个故事。
相传,明朝江西按察使米万钟爱石成癖,他是米芾的后代,在明朝与董其昌等人齐名,是颇有艺术文学造诣的名家,他很喜欢收集各种石头。
有一回在房山的深山里,米万钟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青色山石,觉得形状奇特,就想着将其运回海淀勺园,不过这块巨石太大了,人推不动马拉不动。
米万钟不肯放弃,雇佣了很多人,甚至专门修了一条路,在沿途凿井抽水,冬天泼水成冰,然后准备将巨石顺着冰道进行搬运。
据说为了运输巨石,米万钟耗费了大量钱财,最后连京里的宅子都给卖了,结果巨石运到良乡就无法搬运了,因为米万钟没钱了,巨石因此被丢在了路边。
不过还有个说法,是因为巨石搬运到良乡的时候,朝中很多人都慕名前去观赏,同时惊动了魏忠贤等人,而米万钟被魏忠贤手下倪文焕构陷获罪,因此巨石无法继续搬运。
米万钟害怕说出实情会招惹更多的祸端,干脆说自己因为运石财力耗尽,只能丢在路边,之后这块巨石成为很多人前去舞文弄墨的创作材料。
人们觉得这块石头也没什么好看的,米万钟竟然做到如此地步,连家产都快败完了,因此觉得这块石头很不吉利,将其称作“败家石”。
清朝时期,乾隆帝前去清西陵祭祀经过良乡歇息,发现了路旁树丛里的这块巨石,问询这么大的石头怎么扔在路边了。
刘墉看出乾隆帝的心思,说:“这是明朝米万钟从房山的大石窝里发现的一块灵石,他原本想运回勺园,可这块灵石颇有灵性,觉得去米家是大材小用不肯去,所以留在了良乡。”
乾隆帝知道以后非常高兴,觉得这样的灵石的确只有皇家才配用,因此下令群臣拜祭,并且不惜成本将灵石运回,放置在正在修建的清漪园中。
米万钟的财力自然不能与皇家相比,没多久败家石就被运到了清漪园,乾隆帝准备将其放在乐寿堂的院子里,可石头太大,乐寿堂那时已经建好,要想把石头搬进去只能拆墙。
乾隆下旨把刚完工不久的乐寿堂外墙给扒了,而崇庆皇太后得知后,认为如此不祥之物还要破门而入,实在荒唐,所以出面阻拦,乾隆帝陷入两难。
这时又是刘墉出面,他说此石形似灵石,会给皇家增添祥瑞之气,象征着长寿年丰,江山永固之类,如果乱扔是大大不吉,太后转忧为喜,同意拆墙运石。
称心如意的乾隆帝也觉得“败家石”这个名字实在不像话,因此赐名“青芝岫”,还亲自题写“神瑛玉秀”四个字在石头上,众臣题诗,作为奉送给皇太后的礼物。
当年米万钟运此巨石的确是真的,但米家的败落,实际上是因为朝廷上的倾轧,并非是因为没钱,偏偏米家败落与巨石被搁置在良乡同时发生,所以就有了败家石的说法。
如今颐和园的导游,大多都众口一词,称此石为“败家石”,一本正经叮嘱游客不要跟这块败家石合照,不然就会影响财运,毕竟当年米万钟就是因为这块石头败落了的。
但这些说法实在是有些不太靠谱,如果说此石不祥,那么当年居住在乐寿堂的崇庆皇太后为何享尽人间福禄寿,最终以八十四岁高龄安然离世呢?
石头终究还是石头,青芝岫属于房山石中的上佳之品,无论是米家的败落还是后来清朝的日薄西山都不关一块石头的事情,所以拍不拍照,全看个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