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职业“哭丧”的,你见过吗?“哭丧”是什么样的风俗?

祖父去世时,丧礼上哭声一片,几个婶母跪在灵前,一边哭,一边仿佛唱戏曲一般说这些什么,其实这种情况,在参加其他人的白事的时候,也见到过。

哭丧是一种传统丧仪文化,而且真正的哭丧讲究很多,是要边唱边哭。

在传统的观念上,家中长辈去世,子女哭得越伤心越大声,就表示越孝顺,久而久之在丧礼上比哭声,都成了种风气,这也导致了职业哭丧人的诞生。



哭丧自古就有,历史悠久

哭丧是东亚儒家文化圈之中一种丧仪特色,就是以痛哭的方式来寄托哀思,并且不是单纯的流眼泪,而是还要各种“唱”。

汉朝时期,士大夫与王公贵族在出殡的时候,需要吟唱不同的歌曲。

贵族出殡唱《薤露》:薤上朝露何易稀,露薤明朝更复活,人死一去何时归?

平民出殡唱《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踯躅。

这是当时一种唱挽歌来送丧的风俗,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代,到南北朝时期更加流行,只不过那时候的挽歌也未必是在丧事的时候唱,平时也能唱。



如果从形式上来看的话,民间的哭丧主要分成三种,一种是散哭,一种是套头,还有一种则被称作是“经”,各有不同。

散哭,就是想到什么哭什么,随便唱没有限制,主要倾诉思念,自责不孝。

套头的内容比较讲究,内容说的是哭别人的好处,然后诉说自己的苦楚。

经是种结合丧葬礼仪的唱,这主要是依据离世者的身份还有哭丧者的身份来具体确定。

在神话传说当中,人们认为人去世后就会进入幽冥地狱,如果没人为其大哭,亡者就会在阴间受罪,因此各种“哭”,是为了亡者能获得身后安息。



哭丧讲究很多,并非纯哭

虽说家中有亲人离去是件非常伤心的事情,但未必所有人都会哭丧,有些是伤心得不能自持唱不出来,有些是看淡了一切,也哭不出来。

而且,因为各方不断攀比,哭丧的规格也越来越夸张,超出了人之常情。

亲人去世,痛哭是正常的,但要又哭又唱连续好几天,正常人实在是做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哭丧人也就出现了,这个群体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已诞生。

古人虽然需要职业哭丧人,但终究觉得这群人十分晦气,因此哭丧人往往都不受人待见,地位也非常低,因为哭丧并不容易,所以从业者也相当稀少。



职业哭丧人可不是单纯的哭就可以了,在哭的时候还要不断说唱,为亡者进行祈祷,并且表达后人们的哀悼,各方面的讲究是非常多的。

哭灵每次都要持续至少一小时,是个绝对耗费体力的活动。

由于从业者非常少,而且要求也很高,职业哭丧人的收入通常是相当高的。

除了原本的报酬,如果哭丧人让主人家非常满意,经常也会有额外的红包。

职业哭丧人月入上万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可以说都算是低的,只不过做这一行的几乎都是中老年妇女,并没什么年轻人愿意从事。



孝心在身前,而非在灵堂

所谓哭丧,就是在丧礼上痛哭,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于离世者的思念哀悼,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亡者是看不到的,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其实从哭丧人出现的时代开始,批判这种职业的声音就没有少过。

很多人觉得,哭丧人与亡者非亲非故,哭得根本不是出于真情实感,是在欺骗亡者。

并且,如若哭丧本该是与亡者亲近之人进行,请人代劳实在是非常不妥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职业哭丧人的诟病越来越多,家中长辈在世的时候,家中后人多多孝顺才是真的,在老人去世后请人哭丧,实在很可笑。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