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杭州方言和河南很接近?

酱瓜儿、豆瓣儿、咸件儿、盐花儿、韭芽儿。

儿化韵是北方方言的一大特色,南方方言几乎没有,可杭州话里的儿化韵却格外得多。

杭州话里的北方特色,源起于靖难之变后大批北方移民南迁,在诸多领域影响了江浙一带的文化,历经数百年,属于吴语方言区的杭州话里,依旧保留着大量中原方言的元素。



众所周知,江苏的南京有个外号叫做“徽京”,毕竟南京与安徽之间的渊源实在是非常深刻,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浙江杭州也有个外号,叫做“豫杭”。

所谓“豫”,说的就是河南,但表面看起来有点奇怪,杭州跟河南相差甚远,在杭州的外来人口当中,河南人也不算太多,为何有这样的外号呢。

其实,这确实与当年北方大规模移民南迁有关,历史上作为江南重镇的杭州,承载了大量从中原而来的文化,使得杭州不少方面,都与周围其他吴语地区产生了区别。



宋室南渡,中原影响杭州

在两宋之前,我国的经济等各方面中心都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广大南方地区长期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直到魏晋时期,事情出现转变。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北方夷狄侵扰中原,大批北方士族显贵还有百姓纷纷迁居江南,使得南方逐渐发展起来,隋唐时期,这种态势愈发明显。

隋朝时期,杭州作为大运河的南方终点,成为了很多北方移民的首选之地,而到了北宋时,内河漕运极其繁荣,杭州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更加密切。



靖康之年,女真铁骑攻破东京,宋高宗带着大批朝臣等狼狈南逃,几经周折定居在了杭州,而随着他一起来的,还有大批来自河南一带的移民。

这一时期的移民数量规模空前,杭州很快成为了一座被新移民所充斥的城市,“直把杭州作汴州”其实在某些角度来说,并非是一句虚言。

远道而来的大量北方移民,他们在南方以杭州为中心,重新构造宋朝,而北方移民带来的中原方言,也在吴语中心之地的杭州,成为了一种主流方言。



杭州话,并不完全像河南话

虽说当年的宋朝南渡,对杭州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原方言也在杭州大行其道,但这种影响变化其实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南宋晚期,蒙古铁骑不断南下,杭州城被毁之后人丁外流,而元朝晚期,杭州再次因为战火受到破坏,接连不断的烽烟,都让杭州本来的人口剧减。

明朝建立之后为了填补杭州人口,将绍兴、宁波与苏州等地的百姓迁至当地,而这些地方的居民当年并没受到太多北方移民影响,大多都操着正宗的吴语方言。



如今的杭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的杭州小片方言,河南话则属于官话之中的中原官话,虽说杭州方言相较于其他吴语方言,保留了很多中原方言声调,但说出来差别明显。

其实,杭州一带只有老城区的方言,比较类似于河南一带的中原官话口音,比方说“儿”尾音调在杭州话里很多,这是其他吴语方言所没有的,杭州话的人称代词也更像是普通话。

整体来说,杭州话之中的确有大量的北方方言元素,与周围的其他吴语分支都有不小差异,而这也是很多人将杭州话跟河南话牵扯在一起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