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时期,上至君王,下至文武百官腰间都配剑?

估计所有的男孩子,都喜欢剑这种玩意儿,觉得非常霸气,又非常酷炫。

剑属于古代的一种短兵,被称作是“百兵之君”,其实在古代最开始的时候,剑与刀都是非常短小的,并没有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么长。

先秦时代,人们在沙场上作战的时候,除了使用长兵器,也会随身佩戴着刀剑。

枪与戈矛之类的长兵器,是远距离作战的,而刀剑则适用于近身作战。

为了防止刀剑在行动的时候掉落,人们会将剑固定在手臂、腰间或者马鞍子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佩剑”的风俗,先秦时期,贵族们几乎全部都会佩剑。


在《释义》之中解释,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

古代的建,就是用于非常时期防范作战的兵器,古代用于近身战刺杀与劈砍的兵器被称作“直兵”,而剑,则脱胎于矛形刺兵与匕首。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最早的剑出现在西周时期,那时候的剑,就是用来近身作战的。

作为非常注重意境的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剑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增加。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诸侯杀伐不断,为了兼并与作战,诸侯当时纷纷崇尚武力,而为了适应士兵作战的需要,剑作为近身作战的兵刃优势明显,成为了普遍佩戴的兵刃。

也就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大量的名剑,我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名剑都出现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铸剑大师,铸剑的整体工艺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西周时期的剑,其实很短,通常也就三十公分的样子,如今的越王勾践剑就不长。

而到了春秋战国,剑开始被拉长,通常都超过五十公分,到了后来,甚至出现了一米长的剑,而剑身也变窄,呈现出细长形状,锋刃更加锐利。

正所谓剑走轻灵,刀行厚重!中国剑,在这个时候大致上就定型了。

早期的剑,原本就是一种防身的兵器,可后来,随着战争的结束,剑的实用功能锐减,而作为一种荣耀的象征,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与文化符号。


剑有双刃,作为古代战场上的兵器,锋利的剑既可以进攻又能够防御,安全感十足。

剑的外形非常直观简单,有一种很潇洒而且硬朗的感觉,除了武将,大量的文人墨客对于剑也是很喜欢的。

所以古代有句话叫做“自古文人多爱武,从来书剑是一家”。

就好像唐朝时期的大诗人李白,他斗酒诗百篇的同时,在剑术上的造诣也是很高的。

另外,剑后来不仅成了一种兵器,也是一种配饰,这种习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

东周时代根据地位的不同,佩剑的内涵也不同,君王与贵族佩剑,象征着身份、权利还有威严感觉,而士族与布衣佩剑,则象征着高尚的品格追求,以及儒雅的气息。


在《老子》当中就说“贵族服文彩,带利剑”,贵族佩剑那时候是非常普遍的,几乎人手一把。

不仅用佩剑来彰显当时诸侯征伐,崇尚武力的精神,而且用剑来表现威严仪态,而且作为配饰的剑往往都装饰得极其华美,这是男子展现风度的做法。

那时候的君王,佩剑是不会离身的,就算是在睡觉的时候,佩剑也要放在身边。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佩剑,还是要看身份的不同。

《贾子》: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情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战国后期的时候,几乎所有成年贵族男子都要佩剑,而为了彰显身份和地位,他们都会把自己的佩剑弄得花里胡哨,极其精致华美,早就不是什么防身兵器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