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珲春“土字牌”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到吉林延边州玩儿的时候,有个很出名的必去景点,叫做“一眼望三国”,也就是在防川村口岸远眺日本海的时候,能同时看到三个国家,说实话,看了之后心里挺堵得慌。

明明日本海就近在咫尺,似乎伸手可及,但却被活生生堵住,吉林在这儿没有出海口。

珲春作为边境城市,有很多的界碑,而其中有块非常有名却并不投入现实使用的界碑,也就是清朝留到现在的“土字碑”,这块看上去不起眼的石碑,背后却有非常沉重的过去。



沙俄东进,清朝割地

沙俄原本是东欧内陆的一个国家,跟咱们没什么联系,但在十七世纪之后,沙俄如同饕餮一般大规模对外拓张,由于向西受阻,沙俄选择向东方开拓。

清朝康熙年间,沙俄已染指黑龙江流域,但雅克萨之战后偃旗息鼓。

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沙俄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可随着清朝的衰落,情况生变。

晚清时期,沙俄趁火打劫,道光年间沙俄再次进犯黑龙江流域建立殖民据点,最终迫使清廷签署了《瑷珲条约》,夺走了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沙俄的野心并没有就此打住,由于黑龙江以北并没有优良不冻港,沙俄继续南下,1860年趁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迫使清朝签署了《北京条约》。

这回沙俄得到了乌苏里江以东,图们江口以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原本在日本海沿岸与鄂霍次克海沿岸有漫长海岸线的吉林,直接被堵成了内陆。

吉林离海最近的地方叫做珲春,在女真语中意为“边地”,而防川村则是边地的边地,沙俄占据土地的时候,硬生生把海岸线完全封住,没有留下一点缺口。



沙俄为利,私挪界碑

在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自然也就要勘定新的边界,按照沙俄单方面炮制的《中俄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从乌苏里江口到图们江口,设有二十块界碑标记。

即便是已经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但俄方依旧想在实际勘定过程中占便宜。

俄方的界碑标记,是按照二十个俄文字母标注的,而中方则用二十个音译汉字标注。

这二十块碑分别是:阿、巴、瓦、噶、达、耶、热、皆、伊、亦、喀、拉、玛、那、倭、帕、啦、萨、土、乌,二十块碑标记处边界走向,沙俄直接强迫清朝承认。



原本按照条约之中签署的内容,土字碑应该是要放在距离图们江口十公里的地方,但那时候负责勘定界碑的清朝代表成琦,竟然根本没有亲自到场,任由俄方乱来。

最终,土字碑被沙俄偷偷向内陆挪动了二十三公里,直接深入沙草峰地区。

因为这样的随便挪动,沙俄直接就又实际占走了超过二十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件事在很长时间之内,并没有被清朝发现,而俄方也准备将这件事给坐实,到时候木已成舟谁也没办法,负责相关事情的清朝有关人员,迫于俄方的压力谁也没说。



据理力争,界碑归正

直到清朝的光绪十一年,作为钦差大臣的吴大澄前往关外吉林督办边务,他亲自巡视各地的界碑安放,结果发现土字碑与很多界碑的位置都不对。

吴大澄再三勘定比照,发现沙俄不仅私自挪动界碑,而且还公然设关卡屯兵。

吴大澄据理力争,最终在次年与俄方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与《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

因为吴大澄的争取,重新补充了土字碑,让其回归本来的位置,沙俄交还黑丁子峰,与此同时吴大澄深觉海洋的重要性,向沙俄争取到了中方船只以后自由进出图们江的权益。



因为东北大片的土地被占走,失去了在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的所有海岸线,这对于吉林等地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吴大澄深知这方面的危害。

他争取到中方船只自由进出图们江的出海权,使得东北传统的“跑崴子”顺利继续。

直到后来二战期间的张鼓峰事件,苏联关闭图们江出海口,吉林再次被堵住。

土字碑经过吴大澄的争取回到原本的位置以后,一百多年再也没动过,因为新碑的使用,今天的土字碑已成为一块文物,成为了一种痛苦回忆与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