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因为清宫戏的流行,像是“小主”、“臣妾”跟“本宫”之类的称谓也开始流行,估计很多人都以为清朝时期的宫廷里,也都是这么自称的。
不管是之前的《金枝欲孽》还是后来的《甄嬛传》,全都是这样的词语。
然而实际上,这些都与当时的情况不符合,当时的宫廷之中,压根儿就没这些称呼。
就以“小主”来说,根据小德张等人的描述与《宫女回忆录》等书籍,清朝宫廷里往往都是称呼后妃们为主子娘娘,或者主儿,而称呼“主儿”的时候,在前头加上其封号。
首先就是著名的“皇阿玛”,当年在《还珠格格》之中,那一声声皇阿玛叫得很欢快。
不过实际上,清代的所有典籍当中,都不曾有过这样的记载。
以往的朝代皇子公主都称呼皇帝为父皇,而皇帝自称为“朕”,但清代的皇子公主往往称呼皇帝为“汗阿玛”,并非皇阿玛,而皇帝自己自称也并不是朕。
在汉语中,“朕”就是“我”,先秦时期所有人都能自称朕,满语中却不分这些。
清代的皇帝通常都是自称“B”,也就是满语当中的“我”,而只有在书面场合会自称朕,其他人要么叫皇帝为“皇上”,要么就称“主子”。
在清宫剧之中,后妃通常都是自称臣妾或者嫔妾,如果是主位的后妃,那么就自称是本宫,但这个称呼,在清朝时期,也是不存在的。
以前的朝代,“本宫”这个词儿很多人都能用,比方说皇太子就可以自称本宫。
但是在清代,后妃们往往都是直接自称为“我”,或者是“吾”,根本就没有什么臣妾、嫔妾跟本宫之类的说法,相互之间,也都是如此说辞。
妃嫔之间,全都自称为我,而面对皇后、太后与皇帝,都自称为奴才,皇后面对皇帝与太后的时候也自称奴才,这是清代八旗制度之下的一种特别想象,自称奴才表示亲近。
而宫廷之中的宫女太监们,他们称呼后妃们,也并不是说什么小主。
清朝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朝代,所以清朝没了之后,很多从宫里出来的人,都将宫廷中的事情讲述了出来,但并没有所谓的小主称呼。
当时的习惯是,称呼后妃们为主儿、主子娘娘,或者是在主儿前面加个封号。
清朝的时候,往往只是将那些年纪小的小主人称作是小主儿,并非是称呼后妃。
换言之,清代的仆从宫女们称呼后妃,都是称其为主子、或者在前面加个封号,比方说晚清时期宫廷里称呼光绪帝的珍妃为珍主子,这才是正确称呼。
另外,像是古装剧之中,很多的皇太后、太妃之类的人都自称为哀家,甚至于在港剧当中就连皇后之类的人,也都自称是哀家。
其实这种自称,只不过是以前戏曲之中的称呼,正经宫廷里根本不这样自称。
皇太后同样还是自称为“我”,而像是慈禧太后,经常是自称为咱家,或者是“Za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哀家这样奇怪的称呼,在以前的朝代也并不存在。
古时候的人与现在的人,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清代人自称往往也都是“我”,下对上往往都是自称为奴才,敬称为主子爷、主子娘娘、主儿之类,并没有小主、臣妾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