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元朝时期我国有哪些行省?

要是从文字角度来说,“省”在商朝时期就已出现,在甲骨文语金文里都有发现。

早期的“省”,下方为“目”,也就是眼睛,上方类似“生”,其本意就是视察、察看。

对于“省”这个字到底是怎么诞生的,目前最广泛的说法是,因为早期农民非常关心禾苗的生长情况,经常其察看情况精心管理,所以称之为“省”。

在甲骨文之中,就有“王其省田”的记载,也就是商代君王视察农田的样子。


作为中枢部门机构存在

省,有两个读音,其中的同“醒”的读音,意思就是视察、察看语反思之类的意思。

而省的另外一个读音,也就是sheng,第三声,刚开始的意思倒不是节省节约,早期这个读音诞生的时候,是指代宫廷大内的禁地。

汉朝时期,武帝为强化皇权在宫中启用大量地位不高的身边,让他们掌握实权,并且设置尚书台之类的机构,到了魏晋时期,愈发完善。

东汉出现了最早的尚书省,而三国时期又形成了中书省与门下省,而后两者的形成,初衷是为了分割尚书省的实权,进行有效的平衡,最终形成了三省制度。


到了隋朝,正式设立“五省”,其中的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是真正的中枢机构,而内侍省跟秘书省,主要掌管宫廷之内的一些事务。

到了唐朝,三省六部制正式完善,所谓三省,也就是中书省、门下省语尚书省。

三省互相牵制平衡,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具体执行,而三省的长官全都是宰相级别的人物,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群相,宰相从来不止一个,而是一群。

从魏晋开始,“省”就成为了部门的名称,类似于现在我们说的局、部、司之类的意思,是一种中枢机构的名称,这样的习惯在日本仍旧被保留,日本的部门被称作“省”。


行中书省变成地方区划

三省六部不断发展,而到了元朝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了中书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跟枢密院还有御史台,分别掌管政、军语监察三权。

也就是在元朝的时候,效仿之前的金朝,在地方上也开始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人,其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管理方面比较粗糙,为了方便语权利的集中,所以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执掌大部分的权责。

刚开始行省是临时设立用于管理军事的机构,但随着时间发展,后来的行省越管越宽,慢慢就变成了总管一大片地区各种事务的单位。


先秦时期,主要施行分封制,但后来出于实际需要,诞生了直接由朝廷直辖的郡县,秦朝建立之后废除分封,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不同于之前的分封诸侯,郡县制之下,郡县长官都是朝廷派遣,而非地方自己决定。

后来的王朝,除了郡县之外,又诞生了路、道、州、府之类的区划,在宋代也是如此,而到了元朝的时候,行省成为了最高的一级区划单位。

比起之前的郡县州府,行省的管辖区域更加广阔,而且具有的权限更高,不过元朝的行省变化十分频繁,经常有变动,也不算多么成熟。


元朝行省杂乱不稳

元朝英宗时期,共有一个中书省,也就是腹里,还有十一个行省,分别是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与征东。

其中的征东行省有点不同,达鲁花赤就是高丽国王,实权掌握在元朝派去的人手里。

而这些行省之下,有时候又分出临时的行省,比方说中书省分出了山东行省,而江浙行省后来又分出了福建行省,到了元末,更加杂乱。

明清时期,承袭行省制度建立布政司制,类似于省也习惯上称省,逐渐也慢慢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省,清朝时期,大多数的省都慢慢成型,今天的省当时基本都已出现定型。


从这些情况就能够看得出:

一,省刚开始就是指代内禁之地,之后延伸发展为中枢机构部门,也就是三省六部;

二,元朝时期,将省推行设置到了地方上,称作行省,总揽某一片区域的各种事务,逐渐变成了一个地方的最高管理机构,取代了之前的州郡府县;

三,行省在金朝已出现,元朝正式设定,但非常混乱,一个行省套着一个行省非常常见,尤其是后期,直到明清才稳定,内地十八省基本都已出现。

清代时期,内地各省已基本定型与如今大致相当,省在明清开始,就正式成为了地方上的最高区划,直到现在还是如此,省从最初的中枢部门机构,变成了地方上的区划单位名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