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平之战由李牧指挥,结局会怎样?

长平之战无论由谁来指挥,赵国战败是注定的,丢失上党也是注定的,只不过赵国那四十多万士卒不一定会丧生在上党罢了。

长平之战,赵国一共经历了两位将领,一位是廉颇,一位是赵括。廉颇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长平与秦军对峙之际,一直未主动与秦军大动干戈,而是以小股部队进攻或者退守,三年多以来一直如此。

在这三年多之间,四十多万人驻守在长平一带。这四十多万人,每一个人都不种田,只会吃。这四十多万张嘴,天天需要吃饭,赵国的粮食很快就出现了危机。

赵孝成王多次催促廉颇赶紧开战,结束战端,赵国快撑不住了。可是廉颇依旧我行我素,不拿赵孝成王的话当一回事。

廉颇知道赵国拼粮食,拼不过秦国。毕竟秦国一个国家就占了当时公认的五座粮仓中的其中三座。而且秦国还以耕养战,别说赵国了,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拼不过秦国的粮食。但是他为什么要违背军令,誓死不肯与秦国开战呢?

不是廉颇不想,而是一直没有找到开战的时机。廉颇在长平期间,双方一直未爆发大战,都是以小股部队作战,损失几座营地,损失几位军官。双方你打一下,我打一下就是不敢出动大军。

之所以不敢,是因为双方都十分清楚,这场战争的参战人马已经高达百万,一旦哪一方战败,对国家来说将是惨痛的打击,不可恢复的打击。所以双方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赵孝成王可不管那么多,他只知道自己家里的粮食快撑不住了,需要速战速决。因此赵孝成王将打败过秦军的赵奢后代赵括派往前线,希望赵括能够再续他父亲的辉煌。

赵括一来,战争的转机就出现了。赵括在白起的引诱下,主动倾巢出击秦军,结果被秦军抄掉后路,断掉粮食,包围在了长平。四十六天后赵括战死,赵军投降。紧接着,白起放了两百多名年纪幼小的赵卒回去,其余的全部坑杀。

李牧曾用过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战术歼灭匈奴十几万大军,可见李牧也擅长白起的那一套。在进攻方面,李牧也是相当的有手段,在战国后期分别在宜安、番吾两次击败秦军。李牧战术这么高明,但为什么我说长平这一战论,谁都改变不了赵国战败的结局呢。

得要知道,长平之战如果赵括是李牧的话,他的对手将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关于战场上的那一套白起比谁都清楚,要不然他也不会百战百胜了。李牧想要引诱白起出击歼灭秦军基本上不可能,白起想要引诱李牧出兵,歼灭赵军,也基本上不可能。

到了这个时候,战场上的僵局又出现了,赵孝成王在家里估计都能被他们两个人逼疯。哪一个国家都不肯帮助自己,哪一个国家都不肯借粮给自己。粮食危机出现,战场上的那些士兵没有粮食吃,留在赵国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退兵放弃上党,保存实力,让秦军兵临都城邯郸,这条路赵国不得不走。

所以在开头那里就说了,赵国一定会战败,上党一定会丢,只不过赵国那四十多万的士卒不一定会死在上党罢了。

总结

长平之战的战败责任赵孝成王多多少少都得背负一半。如果不是他派郑朱前往秦国求和,秦昭襄王、范雎也找不到机会向六国表示出秦国与赵国,虽然现在兵戎相见,但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既往不咎了。由于局势的不明朗,导致了六国害怕得罪秦国,哪一个都不肯向赵国伸出援手,不肯向赵国借粮,间接导致了赵国孤立无援、出现粮食危机。

如果赵孝成王听从虞卿的话,派使者前往魏国、楚国求援,不派郑朱前往秦国求和。一旦走下这步棋,长平之战的结局才是真正的难料。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45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