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在北平拉起“清军侧”的大旗,向朝廷宣布造反,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朱棣从北平一路打到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被逼无奈自焚死于南京内城。建文帝朱允炆的继位是因为他父亲朱标的死,如果他父亲朱标不死,那么继位的必定是他的父亲朱标。“靖难之役”的发生令人心生猜想,如果当时继位的不是朱允炆而是朱标,那么朱标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先说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败给朱棣


无人可用


洪武年间,文臣武将云集,可刚刚过了一个时代,到达建文年间,整个朝廷上下文臣武将尽数将凋零,所有能干的文臣武将都被朱元璋杀光,只留下一位擅长守城的耿炳文。


奈何这位擅长守城的老将耿炳文融不入最高决策层,只能充当打手。而最高决策层都是些书呆子,比如建文年间,建文帝最为信任的三位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三位大哥都是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说些大道理。


原本耿炳文打算固守真定城,反正自己后面是几乎整个大明王朝,而朱棣的后面也就只有那么几座城,发挥自己的特长直接耗死朱棣,可是呢?最高决策层却把耿炳文给换下来,将饭桶李景隆给换上去,结果60万大军全军溃败。


“靖难之役”中,南军(建文帝一方)最为显眼的三位将领盛庸、铁铉、平安都是些二流货色,盛庸是败军之将,铁铉是管粮草的,平安是副将,凭这些人根本抵挡不住在军营中长大,从小就具备军事天赋的朱棣,更何况朱棣手下还有朱能、张玉、马三保(后来的郑和)等猛将。




妇人之仁


自古以来,君王对待反叛之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诛杀九族。就算不诛杀九族,反叛之人必须死无葬身之地。可是建文帝呢?对于反叛之人朱棣不仇恨,反而还庇护,对平叛的军队下了一条死命令,那就是:只许生擒朱棣,不能够将其杀害。奇葩,真够奇葩!


这条命令使朱棣在整个靖难之役当中就像穿了防弹背心一样,无论怎么样冲刺,怎么样拼杀,被怎么样包围,都不会被人乱刀砍死。


东昌之战,可以说是朱棣最为接近死亡的一次。在这一战当中,朱棣被弓弩兵、火器兵包围,可是呢?他竟然能够安然无恙的脱围,而跟他一样被包围的张玉呢?直接被砍成肉酱。


这就是防弹背心的作用!


任何一个士兵接近朱棣的身边,想要砍朱棣,都要想好往什么地方砍,怎么样砍,才能不把他砍死。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士兵才刚刚开始想往朱棣身上的哪一个地方下手,下一秒朱棣就把他砍死了,又或者这位士兵被朱棣的士兵砍死了。士兵都这样想了,仗还怎么打?



如若朱棣的对手不是建文帝,而是朱标,那么以上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有人可用


明朝开国初年最为骁勇的一位大将蓝玉,这位大将军“捕鱼儿海之战”,一战击溃北元最后一股势力,彻底瓦解北元,如果朱标不死,那么他也不会死(因为朱允炆镇不住蓝玉,所以朱元璋只能把蓝玉给杀了)。


从蓝玉私自强奸北元妃子和班师途中擅自攻入喜峰关(自家的城)来看,蓝玉完完全全就是个实打实的粗人,做事完全不过脑,胡作非为。而粗人对于统治者而言是最喜欢的,因为这类人没有读书人那么多的阴谋诡计,做起事来相当的直,一眼就能看穿,相当的方便驾驭。


但相当的方便驾驭,并不是指任何人都能够驾驭,而是指这类粗人所服气的人,而朱标恰好就是蓝玉所服气的人。


蓝玉一打仗回来,经常跑去跟朱标说话,而且内容基本上都是有益与朱标。比如有一次,蓝玉跟朱标说:“朱棣这个人有天子之相,不安分,要对他加以防备!”要换一般人绝对不敢跟朱标说这种话,也就只有蓝玉这种一心一意只为主人好的死忠粗人敢说。


朱标跟朱棣是亲兄弟,而且打小一起长大,往好的方向想是为了朱标,往不好的方向想那就是挑拨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且这对兄弟还是皇室的,极为容易产生恶劣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把命丢掉。



看似是好人,实则非好人


洪武三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每一起案件的死亡人数都高达上万人。这三起案件朱标都参与其中,还有话语权,因为朱元璋对文武百官下令,呈送上来的奏折,先呈送给太子看,再呈送给他看。


朱标明知朱元璋兴办三大案其中有无数无辜的人为此死去,可是朱标仅仅进言过一次,这一次是为了他的恩师宋濂,成功保住宋濂的命。


由此来看,朱标绝对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种老好人,而是典型的统治阶层人,对于反叛者,肯定会无情斩杀。


朱标活着,朱棣肯定不会是朱标的对手


别的皇帝一旦立下太子,那么伴随着太子的肯定是尔虞我诈,因为谁都想当太子。然而洪武一朝,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整整二十五个儿子,没有一个儿子敢对朱标用险招,没有一个儿子敢觊觎太子之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内心里公认朱标是好哥哥,同时是不可撼动的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有二十五个儿子,一旦有儿子犯下错误,作为哥哥的朱标都会第一时间跑出来替这些弟弟说情,最后朱元璋基本上都会因为朱标的说情不了了之。所以朱元璋这二十五个儿子,包括燕王朱棣,都对朱标服服帖帖,肯听朱标的话。


“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


朱元璋自从朱标一出生,就给予朱标高于其他儿子的对待,将当时最豪华的教师阵容(李善长徐达,宋濂)请过来给朱标当老师。相同时期的朱棣以及其他儿子跟朱标对比,可以说是野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朱棣就是个半文盲。


朱元璋一当上吴王,立刻立朱标为世子;朱元璋一当上皇帝,立刻立朱标为太子,自始至终从未有过一丝的犹豫。


更可怕的是,朱元璋还让朱标当半个皇帝。送上来的奏折,朱标可以先看,作出判断,再交由朱元璋。纵古至今,太子能有这种待遇的,也就只有朱标了。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整个靖难之役,从未有过一位藩王出面帮助建文帝,理由很简单,因为建文帝削藩,要他们的命根子,所以他们干脆观望,谁也不帮。


如果说建文帝是朱标,朱标向来以“仁德”著称,他肯定不会干出损害兄弟利益的事情,如果他想干,他可以直接跟朱元璋说,根本不需要等到自己继位再对兄弟们动手。


朱棣如果敢造反,所有的兄弟都帮助朱标,同时朱标还有蓝玉等名将,朱棣必死无疑。


总结


其实只要朱标还活着,朱棣是肯定不会造反的。


朱棣之所以造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辈,而纵古至今基本上没有过孙子辈继位的事情,所以朱棣心生不满。第二方面是因为建文帝削藩,触碰到了朱棣的核心利益,触及到了他的饭碗,他为了保住饭碗,只能造反。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45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