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高中开学了,然后同事就把孩子带到办公室来学习。她的孩子四年级,把平板电脑的扬声器打开了。我们都能听出来,直播老师的时刻都处在爆发的边缘。
想想我们在没有开学之前,给学生上网课也是这个状态,真是大汗!还好已经开学了。
这位同行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解脱”。不过,我们还是有一种方法来帮助我们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1、情绪合理化艾利斯情绪管理ABC理论。
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如果要理解它,并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去,我们还需要理解我们的一种想法——你应该……
一下这些念头,会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1、我讲完了,所以学生应该掌握。
2、这个知识很简单,一年级的学生都会,你也应该会。
3、我对这个问题都强调多少遍了,你应该能理解,应该能应用。
这就是ABC理论中的“B”——我们的解读和评价。
当学生在我们老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或基础知识点犯错时。我们就会很生气。
我们一直以为是学生的错激发了我们的“怒火”。而根据阿尔伯特·艾利斯的这个理论,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的想法(B)决定了我们的情绪。
如果能去掉我们的想法——“你应该……”,而是多问这个问题,凭什么他们就应该会?也许他们只是暂时不会,我再讲一遍,他们也许就掌握了。
通过这种提问,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而能去掉那些负面情绪的反应。
而一旦去掉了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就可以有清醒的头脑,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面对的问题了。
2、使用这种方法的难处两步才能发挥这种方法效果——觉察+思维调整。
当想发火时,我们就要知道这是一个信号,就是觉察。
这方法的规则很简单,但是用起来却困难重重。今天的课堂上,我就用此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我提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有9个同学都不会,其中有三个学生的答案根本不着边际。
我很生气,觉得他们网课什么都没有学,觉得这次期中考试,这个班就算完了。
看到这个信号,我马上调整自己——并不是我讲完了,学生就必须得会。也许经过我的努力,他很快就掌握了。于是我让他们记笔记,讨论,然后我再一一作答。他们这节课能不能学好,还待检验。可是总比我在那发火效果好。
不过这种方法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刚开始,内心还是有些怨气的,不过随着使用次数增多,思维转化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比如回答回答问题是,如果学生是有创新的问题,我能够认真回答,如果学生问的问题太简单,我就会觉得不耐烦。现在只要不耐烦的情绪出现,我就能马上调整自己——我可以改变孩子的成绩。负面情绪会一闪而过,不再停留。
写在最后,为什么不从孩子身上着手?说真得,孩子也不容易,在封闭的环境中学习,也没有同龄人的交流。成年人也受不了啊。还好快开学了,马上就能和孩子面对面地交流了。那时候,我们的情绪反应会更少一些。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