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日学生模仿老师的视频爆红,你觉得这样会诋毁老师的形象吗?

回答:

不会,老师形象如何能轻易被毁?

我们大概看过《人民的名义》等类似的反贪剧吧。会不会有损共产党员干部的形象呢?不会。一部剧、一个表演之所以吸引人,需要演员的精彩的表演,以事实为基础,以及把这些事实串起来的技巧(编剧)。

这些视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小演员模仿老师的各种情绪之间的无缝对接的转换。

视频中有一段的背景是,学生快中考了,老师占用音体美课的时间去上课,却被学生告发了。

这位老师因学生告密,而被领导批评。挤占副科的现象确实存在——似乎已经成为传统了。可是,根据学校规章制度,老师的行为,只要传到校长或主任那里,就可能受到批评。

也就是说事实可能是事实,不过,这些“事实”却是拼接在一起的。情绪转换是连接这些“事实”的线条。

我们主要关注“老师”情绪的转换

老师被告密因委屈而哭泣。并在哭泣中承诺——告密学生站起来即可,并不会受到处罚。可是学生站起来后,老师的情绪发生第一次变化。哭泣促使学生内疚,到找到告密同学后的居高临下——让这些学生到走廊上去听课。当老师再拿起课本,准备给教室内学生上课时,老师的情绪发生了第二次。从居高临下变得平易近人。

其它视频也类似,在短短几分钟内,老师的情绪数次发生了变化。所以,这些视频加工的非常巧妙——情绪、表情、语调的多次转化。也因此,它们看上去非常吸引人,小演员演绎的也很精彩,可是现实的学校教育以及老师的状态要这些缓慢得多

这这视频并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因为大家都上过学,这个孩子仅仅是勾起了大家的回忆罢了!反而,他提醒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学=书本知识+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们都在观察和模仿我们。

当然教育工作者不仅是老师,而且还包括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

总结,如果我们在有情绪——来自于家庭的,工作上的,学生成绩和表现上的,或是社会关系上的,还是先处理好再进入班级吧,多科老师的情绪完全可以在孩子们哪里实现无缝对接。

  • 发表于 2022-03-24 16:18
  • 阅读 ( )
  • 分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