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概念是如何确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中人”吗?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中人”的概念
“中人”概念最早的提出,实际上源于2015年人社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
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简称改革前,下同)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
按照这一概念,实际上我们可以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按照2014年10月1日为时间点进行划分并定义。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叫做“老人”;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叫做“中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叫做“新人”。
老、中、新三类人群退休待遇的不同(一)老人的退休待遇计算方式。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是这样的:用退休前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标准乘以退休时总工龄确定的计发比例,再加上退休时职务所决定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
除了养老金之外,当然还有一定的其他住房补贴等待遇,这些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内。
(二)中人的退休待遇计算方式。
(1)新办法退休待遇。国家对中人提出的退休待遇改革后计算的新办法是这样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跟企业退休人员的计算方式完全一样。
不过,国家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职业年金。
另外,过渡性养老金也有过渡系数,过渡系数是1%~1.4%,一般参照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过渡系数执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时间是从2014年10月之前的工作时间,被称为视同缴费年限。不过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会额外被计算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退休时本人的职务、职称、级别、薪级等因素确定的。
企业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是从1995年前后各地建立统账结合养老方式之前的缴费年限。企业退休人员一般也没有视同缴费指数,上海等一些地区视同缴费指数没有级别统一按照1计算。
(2)10年过渡期。按照人社部文件要求设立的十年过渡期是从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过渡期内实行的基本原则是“保低限高”。以老办法退休待遇为基础,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用10年时间从10%逐步过渡到100%。如果新办法比老办法待遇低,那么只发放老办法退休待遇。
为了保障老办法退休待遇的与时俱进,国家规定了老办法退休待遇的计算公式。以2014年9月本人的基本工资为基础计算出原始退休待遇,参加2015年退休人员的退休费调整,同时按照以后年度的工资增长率调整进行增加。如果在后面年度职务、职称进行了提升,那么会额外增加退休补贴数额,并参与以后年度的工资增长率调整。
(三)新人的退休待遇计算公式。
新人的基本养老金公式非常简单,实际上跟企业退休人员完全一样,都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关于计算公式,充分考虑到了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因素。“工龄”——缴费年限,将起更重要的作用。
当然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制度,企业也有企业年金制度,不过都不纳入统筹结算。领取完毕,不再有养老保险基金兜底。
结论“中人”概念,一般是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起因确定的范围。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对之前的连续工龄或缴费年限产生影响,国家通过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补偿之前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待遇。
由于企业也有过渡性养老金,所以企业也有一定数量的“中人”。不过这些“中人”都是在当地实行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