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中借调人员怎么改?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作为长期借调过的“过来人”,遭遇过机构改革之“伤”,也因机构改革受益。先讲一讲我的经历:
我原来在一个大国企基层工作。大国企的机关,一般不直接调人,更不容允许直接分配毕业生,要求门槛是在基层有三年工作经历。所以,借调,就是一个“标准程序”,基本没有直接调动的,除非处以上干部直接任命,普通人员都是先借调、再考验、最后调入。这中间,有多种原因,被退回去的,有的是临时借调,有的是考验不合格,有的是实在没有编制。
我从基层,先是借调到厂里的机关,后来又借调了局里的机关,后来再借调总部的机关。反正你就是借调的,上级来借调人员,正式编制不愿意去,就推荐我这个借调的去。哪里借调,就去哪里。
坏处是抛家舍业,享受原单位的低工资待遇,借调单位不给你发工资和福利啊,你就是一个外人啊。好处是,接触很多高层次的人,学到很多东西。借调时间长了,单位离不开了,有机会就调过来了。没有借调这种机制,我们这种在基层的人,是很难出头的。借调人员往往要去写材料,写材料是苦差事,正是因为苦,正式编制不愿意干,才借调我们基层的去,就给我们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机构改革,对借调人员冲击最大。一是,机构改革与借调人员没有半毛钱关系,二是如果非要说有关系,就是负面影响,有些机构改革就是为了赶走借调人员的。大机关,都有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每次精简都是减借调人员,每次膨胀也是借调人员太多。
主要有三种借调;
第一种,成立联合办事小组。比如,搞一个大活动,多部门联合,从部门抽几个人挂帅,然后就从基层大量借调人员,租一个宾馆,然后开展工作。活动搞完,大多数回原单位,少量人被部门发现,就留下来继续借调,条件好的时机成熟的,可以调入。
第二种,部门临时工作。比如,人事处需要搞年轻化调研,找一个副处长挂帅,一个科长具体运行,然后借调一二十个基层人员,有懂业务的,有懂政策,也有会写材料的。这个临时工作完成,大多数也会回原单位,往往那两个写材料的留下,继续形成成果,被部门领导看中了,可能调进来。
第三种,部门科室缺人,提前借调物色人选。比如,法律部缺人,借调几个基层同志,先以帮忙借调的名义,借调半年一年,然后延长一年两年,甚至五年。被部门看中的,具备调动条件的,比如,上级给了编制的,就会调进来。
这个问题是一个顽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上级部门,也有难处,上上级的工作越来越多,人手不够,原来的人手中混饭吃的人多,或者指挥不动,或者不愿意加班吃苦,那就从基层借调。基层的同志,一是老实,二是心里有期待,三是反正到机关来了,回不去,然后特别听说,好用,能干活,能吃苦。
至于能不能调进来,取决于三个原因:一是部门领导是不是看中你,工作是不是特别紧缺;二是部门有没有编制;三是部门没有编制,能不能做通审批部门的工作,给部门增加编制。这三个条件,满足了,才能调进来。否则,你就挂着吧,最长的能借调十年以上。
好在,借调都是上级部门,下级不敢得罪。你借调走了,原单位不会欺负你,甚至还会巴结你,因为你毕竟去了上级部门啊,毕竟还能影响下级单位的事情。但也有缺点,比如,同事不买账,你都借调走了,凭什么占着位置?凭什么两面的福利都有?你没有给单位做贡献,凭什么还优先提拔你?有的单位为了平衡内部矛盾,对借调人员并不友好,借调人员还不敢反映,因为害怕两边都得罪呀。
总之,借调是一个途径。如果能去上级借调,尽量去,吃点苦,吃点亏,受点委屈,不算什么。毕竟你学到了东西,也锻炼了能力。上级的要求毕竟高,高压之下,锻炼你办大事的能力呀。再说了,你在原单位拿待遇,也少不了你,只是换个地方干活罢了。只要好好干,就有机会调进去。机构改革,与借调人员,没有关系,但是也有辩证的好处,机构改革,可能创造新岗位,优先安排借调人员的。机构改革,精简之后的再膨胀,也有借调人员带来机会。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