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和谐的离职:1.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了;2.让个人感觉对公司损失很大,你觉得是哪个呢?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员工在企业里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赚钱养家的;而企业聘用员工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则是为了创造利润。不管企业与员工离职时的表面关系如何,但只要离职影响到了任何一方的核心利益,这个离职就不可能是和谐的。
除非员工离职后,企业的核心利益根本没有什么损失,甚至还会有一些“额外利益”;而与此同时,员工离职后,员工的核心利益也根本没有什么损失,甚至还会有一些“额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和员工都没有什么损失,甚至还都有一些“额外收益”,这个离职才有可能是和谐的。
我的观点是:不管是你给出的条件1,即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了;还是给出的条件2,即让个人感觉对公司损失很大,都不足以构成“最和谐离职”的条件。而构成“最和谐离职”的必要条件是另外的两个,且必须要同时具备:即:
1、企业认为(不一定是真的,只是认为)员工离职对企业没有什么影响,甚至还有好处
2、员工认为(不一定是真的,只是认为)自己离职时利益没有任何损失,甚至还有好处
当以上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就构成了“最和谐离职”的必要条件(不是必要充分条件,仅仅是必要条件而已)。
企业和员工本质上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合作雇佣关系,员工能否和谐的离职,完全取决于双方的“利益”是否受损。很多职场人会被表面迷惑,比如认为老板请自己吃了几顿饭,或者老板私下对员工说“你是我兄弟”等,就天真的认为,老板和自己的关系很好,自己离职时,公司也会对自己“好聚好散”,其实这只是员工的一厢情愿罢了。
1、如果员工现在离职,对企业的“利益”受损。企业一定会阻挠员工现在离职!
阻扰员工现在离职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打感情牌”,比如苦口婆心进行劝说,希望员工能够顾及到多年的感情,晚点离职;或者“打威胁牌”,比如故意拖延各种离职手续的办理。
其实企业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员工的离职,给企业带来利益损失了,企业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个损失降到最低。
2、如果企业逼迫员工离职,让员工的“利益”受损,员工一定不会痛快的离职!
企业有时候也会逼迫员工离职,而且方法也很多,比如常见的有“绩效评估法”,就是逼迫低绩效的员工离职;或者“精神打击法”,就是对员工进行各种自尊和精神上的打击;或者“利益牵制法”,就是对员工降职降薪,缩减福利等。
如果员工在这种逼迫下离职了,其实员工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员工比如是不高兴的,自然也就难言和谐离职。
总结:
企业和员工本质上的关系,是一种以“利益为导向”的合作雇佣关系,离职相当于解除了这种合作雇佣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会导致该方的不满意。自然就不可能出现“和谐离职”。
由于冰山效应的存在,使得不但“单方面”离职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即使是“郎情妾意”的双方离职,也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所谓冰山效应,是说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所能看到的都是冰山上的比较明显的部分,而冰山下到底是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这就造成了不但“单方面离职”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即使是“郎情妾意”的双方离职,也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
1、单方面离职,通常都会给另一方带来利益损失,这种离职一般都是“不和谐”的
不论是个人主动向企业提出离职,还是企业主动想解雇员工,其实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一种单方面要求的离职。也就是合作双方中的一方,在做另一方不想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离职自然就难言和谐。
2、企业和员工“郎情妾意”的双方离职,由于冰山效应,也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
企业认为员工“不合适”,想解雇员工;而员工也认为企业“不合适”,想要另谋发展;表面上看双方已经对离职这件事“一拍即合”了,双方应该皆大欢喜“和谐离职”才是啊,可现实常常不是这样。
在现实的职场里,由于冰山效应的存在,一切真相都是掩盖在冰山下面的,能看到的那部分,常常只是冰山一角。
举个例子:
比如A公司的员工小王,经常在公司抱怨“这公司我一天也不想干了,现在还在公司里呆着,纯粹是因为这五年的感情啊!其实只要给我补偿金,我也不要多,只要给我N就可以了,我分分钟离职走人。外面机会多的是!”
A公司目前正在遇到转型困难,考虑裁掉一些员工节省人力成本,考虑到小王的需求,公司也非常豪爽,直接给小王开出了N+1的补偿金。按说这应该对小王来说,该是一个“和谐离职”了吧。
可小王却坚决不签字,反而质问A公司,为何要对他裁员?因为小王离开A公司后,根本就找不到比A公司更好的工作,小王在A公司的言语就是一种职场“伪装”。
总结:
正是冰山效应的存在,使得员工对企业,企业对员工经常产生一些错误的判断和认知,所以造成了不但“单方面离职”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郎情妾意”的离职,也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
如果离职时双方是真的“郎情妾意”,员工想离开公司,公司想裁掉员工,双方好聚好散,在条件谈好的基础上,就有可能促成“和谐离职”。也就是说,“和谐离职”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双方利益都没有受损。这在职场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
1、企业和员工的核心利益诉求具有不同的表象形式
利益是由不同的诉求模式的。企业的利益诉求可以是节省成本、也可以是更换年轻血、也可以是释放岗位、也可以是需要新的思潮等;而员工的利益诉求则可以是更高的薪资、更高的岗位、更有兴趣的工作模式、甚至是离家更近等。
举个例子:
比如小李从B公司离职,就是一种“和谐离职”。因为小李在B公司工作6年,却还是基层的技术员工,但却已经是所有基层员工里工资最高的。
B公司的想法:由于B公司实在是没有更高的空缺岗位提供给小李,从节省成本和技术更新的角度考虑,B公司早就想把小李换成更年轻、薪资更低、更有精力、学习力更强的员工。但考虑小李一直忠诚可靠,就这么一直拖着,公司也不好意思劝退小李。
小李的想法: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早就可以升主管了,但B公司确实没有主管岗位给自己,升职遥遥无期。虽然不舍得离开B公司,但再不升主管,自己三十岁还是个基层员工,考虑到中年危机,恰好C公司能够提供给自己主管职位,工资还翻倍。
小李向B公司提出辞职,B公司的领导先是挽留,然后隆重的举行了欢送会,欢送会上,领导同事都对小李依依不舍,希望小李把B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小李也感激B公司对自己的培养,并留下了真诚的感动的泪水! 而事实上,离职后,小李和B公司的领导同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就是“和谐离职”啊!
总结:
这个例子中,小李之所以能“和谐离职”,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离职对公司有好处,对自己也有好处,双方的利益都没有受损,大家都很满意。
2、虽然利益有损,但利益受损方认为是“不得不接受的原因”造成的
也就是说,明明是利益有损,但利益受损的哪一方,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本质上这和“利益不受损”是差不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可能出现“和谐离职”的。
举个例子
D公司因为厂址搬迁,许多员工因为新厂址离家太远,不得不离职。而公司也给出了优厚的补偿条件2N。虽然有本质上来讲,离职的员工确实是有些利益损失,但从整体而言,这依然是一种“和谐离职”。
总结:
和谐离职的重要前提一定是“双方利益不受损”,或者即使是有一方利益受损了,但是他认为是由“不得不接受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也就没必要追究了。否则的话,不论表面上多么和谐,都不能算是一种“和谐离职”。
总结及建议不论是“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还是“让个人感觉对公司损失很大”,其实都是一种离职的手段。严格来说,都是一种单方面影响的表述,而没有顾及到双方的利益,因此和“和谐离职”很难扯上关系。
而我的建议是:员工可以渴望能够“和谐离职”,但绝对不必为了追求“和谐离职”,而放弃自己的合法利益。这是因为:
1、“和谐离职”是一种双方行为,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没必要
员工自己再想“和谐离职”也是不行的,还要看企业怎么想。如果企业认为离职对自己损害很大,他必定会用各种手段挽回自己的利益,除非员工能够百般忍受,但百般忍受还能叫“和谐离职”吗?
2、“合法利益”必须要努力争取,没必要为了“和谐离职”而放弃
员工离职时,对自己的合法利益一定要全力争取,比如离职期限、比如补偿金、比如一些工作交接等,不能任由企业说了算,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不惜仲裁。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所谓的“和谐离职”而主动放弃。
3、想要“和谐离职”,首先让自己能够主动离职的能力和条件
企业怎么做怎么想,员工影响不了。但员工自己可以做到的,就是先保证自己“离职”后,利益不受损失,而想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要保证自己具备拥有主动离职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平时的积累是很重要的。
4、定期对自己进行“跳槽能力测试”,是职业发展的好办法
所谓跳槽能力测试,就是过一段时间,比如一年或者两年,就包装一下简历,把自己放在人才市场上测测能力。看看其他企业能给自己什么职位,给自己多少薪资,这样你就会对现有的岗位和薪资做到“心中有数”了。
最后的总结:
“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还是“让个人感觉对公司损失很大”,并不能带来“和谐离职”。能带来“和谐离职”的一定是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都不遭受损失的离职,由于企业如何是无法被影响的,员工能够做的,就是要保证自己拥有“离职”且“利益不受损失”的能力。
做好你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职场竞争力,就往“和谐离职”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你看看那些职场牛人,哪个不是说走就走的主。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助你职场再出发!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