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启功先生,他是一位足以令我们佩服的一个人,不管是他的学时,还是他的人品,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说到启功先生,有太多的话题,虽然启功先生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治学精神,他的书画依然流传。
谈到启功先生,要说的话题简直太多了。我们在这里就分开来说。
启功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不仅如此,他还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是名副其实的皇族,按照皇族的名字排行,启功先生应该叫“爱新觉罗・启功”,但启功先生不承认自己是皇族,而说自己“姓启名功,字元白”,可能是启功先生不想借着皇族的身份来标榜自己。以至于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启功先生”了。要是不细查,还真不知道启功先生是皇族。
2.被迫学习书法我们都知道,启功先生是当代的“诗书画三绝”,那是名副其实的,启功先生是一个学者,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个书法家。有人评价他的书法是“书家之书,学者之书,更是诗人之书”。这无疑是对启功先生正确而又确切的评价了。提到启功先生,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书法,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启体”,谈到他学习书法,启功先生说是写大字报练出来的,然而启功先生练习书法还有一段渊源。启功先生从一开始是学习国画的,画山水的,有一次一个本家的亲戚来找他画画,但是在最后落款的时候这个亲戚却不让他落款,原因就是嫌弃他的字太差了,这件事情对启功先生的打击很大,于是他从此以后发奋练习。也可以说是被迫学习书法了,但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不逼一把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功夫不负苦心人,启功终于成了一代书法大家,而他的“启体”也是被称为雅俗共赏的书体,启功先生的作品也是一纸难求啊!不过启功先生为人和善,每每有人来求字,都不忍拂其意,提笔铺纸就开始挥毫泼墨了!启功先生的率真自然可见一斑。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书法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由郭沫若掀起的“兰亭论辩”,在这次事件中,启功先生迫于压力,写了“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一文,指出《兰亭序》是假的,可以说,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迫于郭沫若当时在学术界的地位,很多人都选择了妥协,只有远离北京的高二适和郭沫若针锋相对,但是启功先生当时的处境是不能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事。田蕴章老师也在书法节目里谈到了这个事情,他觉得启功先生当时那样做是对的,结合当时的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启功先生的。但是启功先生后来为自己辩解,说他是骗郭沫若的,田蕴章老师则觉得启功先生没有这个必要。大家觉得呢?
启功先生的书法为世人所称道,但是启功先生却说自己是一个老师,勉强算一个画家,书法只是业务的,但是,大家都惊讶于他的“启体”,结构严谨,满纸的书卷气。而启功先生也是发现了书法当中的“黄金分割点”,也就是一般人认为一个字的重心在字的主笔或者在一个字的中间,但是启功先生认为一个字的重心在这个字不远的四周,虽然不知道启功先生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但是根据启功先生几十年的书法积累,他自己的书法出来是那样一丝不苟,这不禁让很多人对这个说法拍手叫绝。
启功先生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他自己发明了一个提高书法水平的方法,他说他的这种方法就算王羲之,欧阳询在世,也比他们的指导管用,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把自己写的字挂在墙上,不断得观察,找出不足之处,今天找不出来,明天又找,如此这般自然知道该怎么去纠正和提高了。
启功先生还是一个知恩图报,不利个人利益得失的人,他用自己书画所得的润格全部用作了奖学金,并以老师的书斋为名,取名“励耘奖学金”,启功先生的为人处世确实值得我们赞颂和学习。
还有一段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联想到启功先生的一生,读来不禁让人泪目,现摘录如下: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且陋。身与名,一齐臭。
以上就是我对启功先生以及启功先生书法的看法。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读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