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创始人之一“遭遇冷眼”,杨再春书法为何风光不再?你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说起杨再春,喜爱书法的朋友大概不会陌生,因为杨再春是中书协的创始人之一,而且他本人的书法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甚至可以说是风靡一时。但是,为什么说杨再春书法风光不在?我想这里面还是有原因的,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一下。

1.“墨人”书法家

看过杨再春以前的书法视频的,想必都会对他印象深刻,他讲课时面带笑容,看上去很和蔼,亲切。杨再春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又整天与笔墨为伴,所以“墨人”就成为了他的笔名,由此看来,书法家的一些故事总是那么有趣。

2.“杨氏”书法曾风靡一时

杨再春也是较早的在中央电视台开办书法讲座的书法家,而且他也是享有特殊津贴的书法专家,行家评论他的书法是:其书法“凝重中有飞动,庄严中寓活泼”,“重笔如山石坠地,轻盈如燕子点水”。这可以说是很高的评价了,杨再春对汉隶,魏碑,二王行草都有研究,而他最著名的也就是他的草书,看他写得草书,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那种感觉,仿佛就让你徜徉在书法的海洋里。杨再春的书法,普遍用墨比较重,其实用墨也是一个书家的特点,有些书家就喜欢用浓墨,笔笔送到,而有的书法家就喜欢用淡墨,喜欢出现飞白的效果,使整篇书法看上去瘦硬劲挺。这都可以表现出书家的个人风格和书法特点。

3.书法讲座也引起很多争议

我也看过很多杨再春讲解书法的视频,在他的书法视频里内容很多,讲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了很多书法家的字体,但是我看到在有一次的书法讲座里,杨再春讲到了欧体,并且做了示范,我看下方的评论,几乎没有一个说好的,看他讲解的欧体,确实没有欧体的面目,反而多了一些他自己学习的汉隶,魏碑的味道,虽然说,欧阳询的《九成宫》是有一些隶书的笔意,但是几乎看不出,只是有一点笔意在里面,整个字体还是规矩的楷书,整个书体还是楷书的章法布局和结构。从这里看来,我得一个书家虽然要广泛涉猎,但是能够精通一两种书体就很不错了,因为中国书法史上,每一种字体都是一座高山,一片大海。想要吃透是没那么容易的。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书家自身擅长哪种书体的问题,比如说杨再春,他可能擅长的就是魏碑,行草书一类,如果遇到像欧楷这一类纯正的楷书,恐怕效果就不那么好了。

3.杨再春书法为何风光不再?

年纪大一点的书法爱好者可能知道,杨再春在八九十年代的书法盛名。他在潜心研究书法的同时,还热心书法教育事业,主编了很多书法教育论著,他身体力行地传播着书法文化,培养着书法人才,在1976年,他就和范曾,刘炳森,苏士澍一起创立了“北京书学研究会”,这就是中书协的前身了。

并且杨再春积极倡导“笔墨当随时代”。至于为什么说,杨再春的书法风光不在了呢?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他的书法已经留在那里了,只是随着人的年老,不再进行一些活动,也就自然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尤其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只有在网络上频频出现的才会被记住,就像如今这么红火的“田楷”,假如没有了网络,又会有几人知道呢?还有曾经的“硬笔书法第一人”,随着庞中华近几年的淡出,他的书法又让多少人提起了呢?

然而,这也不是“身谢道衰”,这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过程,在这些老一辈书法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又会有一批年青的书法家出现,因为中国的书法是会延续不断的,只要有这个前提在,老一辈书家的“风光不再”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读文史!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