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当然有感觉了,动物因为能够运动,可以通过高度特异化的感官器官(眼睛鼻子耳朵)或者一些特异性的细胞感觉感受到外界环境之后通过神经系统驱动运动器官做出趋利避害的动作反应,如躲避危险动物,高温低温,口渴了喝水。而植物因为无法运动和特异化的感官,导致许多人都认为植物没有感觉,但是这是一种误解。植物也在时时刻刻的感受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然后对自身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含羞草,捕蝇草和向日葵就不用多说了,能够看得见的向光生长,还有就是高温下植物叶片气孔的关闭避免水分丢失过快。
对于植物来讲最重要的生长因素就是光,因此植物对于光的感觉能力也是非常的精细完善,能够非常精细的对不同波长的光做出不同的响应,事实上几乎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光受体,目前研究发现的光受体至少有六种:光敏色素,隐花色素,视紫红质,lov传感蛋白,视黄质和核黄素蓝光受体,这些植物光受体的吸收光谱完全覆盖了太阳光光谱,从紫外光到可见光到远红外光,在各种光质下植物的生长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也会根据季节和每天的光照条件如光强和光谱的变化来改变光合作用中电子流的方向。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不是像高中生物教材上的那样固定,除了跟高中教材中所描述的光合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线性电子流,叶绿体光合作用还有一种电子流方向为围绕光系统1的环形电子流。这两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植物中称为光合状态转换(State transitions),通过状态转换植物可以平衡光能在两个光系统的能量分配,既能避免高光造成光损伤,也能在弱光下达到最高光合效率。植物感受到光环境的变化后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完成状态转换,适应光照环境(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