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草甘膦和草胺磷听起来很像,两者都提供广谱的除杂草性质、无土壤活性残留,但两种流行的除草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需要加以区别避免混用,对两种除草剂的工作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草甘膦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的EPSP合酶,从而抑制莽草酸途径,使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合成受到干扰,蛋白质合成受阻导致植物死亡。茎叶吸收草甘膦后可以运输到植物各部位的,进入土壤后与金属离子结合后活性消失,对土壤中无不良影响。
草胺磷则可以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是植物体内唯一能够降解氨毒的酶,该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细胞内氨含量过高中毒,叶绿素解体,最终植物死亡。
两者区别草胺磷靶目标与草甘膦不同。因此,两者虽都是光谱除草剂,但草胺磷对阔叶杂草(上图)更有效,草甘膦往往对禾本科杂草(下图)更有效。
草胺磷是一种“接触型”除草剂,不会在植物体内运输到其它部位。而植物将草甘膦吸收后可以运输到植物各部位。
草胺磷在阳光下(不下雨)和温暖温度下表现更好,由于它的易位性有限,最好在杂草长到不高的时候使用草胺磷,因为只有在接触到的部位才有效。草胺磷在土壤中能迅速降解,不会污染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