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绘画3年,大部分临摹,但原创的画作总给人简单的感觉怎么办?

回答问题之前,先说一下现实中的国画艺术人士身上,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实地写生!

你肯定见过知名景区的一些地方大量的绘画写生者,他们或背着画架寻找创作地点、或正坐着或站着面对一块画架,笔下将眼前的景色精彩呈现于画板之上……

这类人群中,不仅有为数众多的初习者院校学生,更不乏艺之大成的成功人士。

如@画家李小可等,便经常祖国各地到处写生。

因此,不管别人是何观点,我坚定认为: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是简单写在纸上的几个字!

之所以画家已获大成以后还需要去写生,体验生活,个中关键就是为了让“艺术创造更加贴近生活”付诸于实际。

我们都知道绘画这种艺术创作,想要获得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一定得具备“足以引起观赏着内心共鸣、体现强大社会真理或伦理、传播淳朴的民族文化”等此类“中心思想”的作品。否则范范地按照规划的教科书式公式去搞,那一定会让人看着就是苍白无力人云亦云一类的“普通商品画”了。

搞清楚了这些,后面就知道怎么办了↓

行动上面不断去深入生活、去实景地体验,以给自己日后的绘画作品“添魂”

既然你自己知道了原创的绘画“简单”了,那肯定是看上去没有“灵魂”。

确实,只停留在室内临摹了之后,就自行完全凭想象的“闭门造车式创作”,真的难以出彩。

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写生、穷游、入基层等行为那么辛苦,为何还有艺术家们为此孜孜不倦前赴后继去做?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要不断积累自己的“体验、阅历、深入生活”此类实践。只有亲自通过“无上限空间的大脑”品位的特点文化,才是最终的精髓,才是与众不同的亮点。

时常结合真实的生活(实景),将之与书本上的传统历史文化通过大脑二次提炼

已故著名黄土派画家刘文西先生,毕生长期深入大西北实地体验,通过与陕北等地方的老农长期接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艺术风格”,早年多次为毛主席画像、创作了大量的毛主席题材画作,以及更大量的民风淳朴、人物性格鲜明的艺术作品。

我们说,这种绘画特点的“升华”,肯定不仅仅是单纯的融入生活了,而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生活的精华”并通过画笔在纸上呈现了出来。

日常练习量的积累也是绕不过的一道关

这点也就是大家口头上所说的要勤学苦练。

如果一个绘画者是刚学习不久的,切忌不要过急。

搞艺术是一辈子的事,一幅完美有灵魂的满意之作,除了上述讲到的要有“灵魂”之外,手到擒来的熟练技巧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捷径,只要大量的反复!

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要想“茶壶里的饺子随时能够倒出来”,画家个人“倒饺子”的功夫便一定要练到极致。

站在这一点来说,同样也是没有“固定鉴定标准”的。

看别人寥寥几笔就出来一个鲜活的形象,哪怕再简单,也肯定是“画上一分钟、背后十年功”的结果。

因此,把心沉淀下来,艺术之初,甚至可以忘掉“出作品”这回事,不断通过勤奋的创作,“把想法画出来”……这样坚持到一定时间之后。艺术大成自然可期。


综上所述,你迷茫的“怎么办”,只需要不断将【技术与技巧、实践与生活、文化精神与传承】多种艺术因素糅合再糅合,画作,会越来越“有灵魂”!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