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饮食要守中”是什么意思?

“守中”是古代饮食与烹饪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古人追求饮食养生的一个至高境界。所谓“守中”,其实就是不偏不倚,不多不少,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适中”。

最先提出饮食“守中”这个观念的大概是元代的《饮膳正要》,书中的“养生避忌”一篇中谈到:“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其实这个和我们现在提倡的吃饭要吃七八分饱的饮食养生观念类似,也说明了“守中”的饮食养生观念在现在依然不过时。晚晴名臣曾国藩平日里的生活十分自律,他在饮食上也强调“守中”,他说:“量腹节所受,量腹二字最妙,或多或少,非他人所知,须自己审查量。节食,今日如此,明日亦如此,宁少毋多。不欲极饥而便食,食戒过饱,不欲极渴而便饮,饮戒过多。”

饮食守中除了关注吃多少这个问题外,还关注吃什么,也就是吃什么东西合适,这也是饮食守中。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适合吃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同。例如热性体质的人应当适当多吃阴性寒凉的食物,以达到滋阴、清热的效果,寒性体质的人则反之。饮食守中还要求饮食要顺应季节变化,《黄帝内经》里主张春季要吃凉性食物,夏季要吃寒性食物,秋季要吃温性食物,而冬季要吃热性食物。

传统的五味调和观念和饮食守中思想也有着很大关联,人的饮食离不开酸、苦、甘、辛、咸五味,饮食守中就是要求五味适度,五味浓重或有所偏重,都认为是不妥的。

Cola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