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茶”的风俗现在还有吗?

所谓施茶,布施茶汤的意思。以前在大街上的店铺或者富人家大门前,放上一个茶桌,茶桌上备有茶壶、茶碗,或者在门前放上一口大缸,里面备有冲泡好的茶汤,供行人随意饮用,不必付茶费。这就是施茶。

时间在立夏到秋分之间,天气炎热,为了帮助行人解暑,在茶汤里往往加入一些姜片儿、薄荷等佐料,喝起来虽带有一定药味,但能帮助喝茶的行人降温祛暑。

这种施茶最开始出自浙江新昌县的“大佛茶”,据说浙江奉化县在五代时期有个叫契此的和尚,他五短身材,肥胖异常,笑口常开,自称弥勒佛。平日背着一个空布袋,到处游游逛逛。有次一个农民下田途中因天气炎热而中暑,倒在啦大佛寺的后门前。这时候弥勒佛正好出现,在布袋里取出几颗嫩芽,塞在农民嘴里,不一会儿农民转危为安。当地农民便学会啦取茶叶喝茶解暑,并将弥勒佛指点的茶叫大佛茶。第二年夏天,这位被救治的农民,为了报答胖和尚的救命之恩,就在大佛寺门前设立啦一个茶亭,专门为行人免费提供茶水。不久,新昌各乡也学会了喝茶,也仿照设立茶亭给行路人。这是施茶最初的开端。

也叫送茶,是自愿自发的行为。特别是对福建客家人来说,离开中原的迁徙途中备尝艰辛,沿途得到啦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特别有感触,因此对施茶的善举积极性很高。

现在江浙、福建一带有些地方还是能看见的,一般是有组织进行的。民间有一种“施茶会”,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固定资产的,参与者购买的田产,以每年的租佃收入作为施茶经费;另外一种常见的是在庙会。推举一个人牵头,经费由大家平摊。少数也有个人设大缸或茶会的。

地点在寺院门口(这个见过几次),桥边,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年轻人很少,多是年纪稍长的劳动者来碗茶水解解渴。现在城市有些地方提供免费茶水,我觉得也挺好,可以提供给行人,尤其是环卫工人、快递外卖师傅他们。


文/GSN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