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去西藏,1.6自吸CVT的车在高海拔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经常4000~5000转,是怎么回事?

作为多次自驾进藏的老司机,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自己的经历
我在2015年跟一帮车友自驾进藏,我们当时十几台车从成都一起出发,后来逐渐做了分组,我跟另外四台车一起单独一个小队走完了川藏线和青藏线的全程,这四台车分别是1.8的福特福克斯、1.6的现代伊兰特、1.0的长安奔奔mini和一辆本田XRV,我开的一辆2.7的两驱汉兰达,下图是我们在川藏线中途休息时的合影。

当时我们在川藏线翻越大多数4000-5000米的高山垭口的过程中,我们几台车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高反的症状,我开的汉兰达在运动模式下基本上会要到2500-3000转左右才能保持较为合适的动力保证40左右的爬坡速度,其他几台小排量的轿车基本上都要到3000转以上了才能保持这个速度水平的动力要求,那台奔奔和福克斯在有些路段几乎跑到4000的转速了,车友反应发动机的轰鸣声让他们都觉得担心,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台车使用的都是不带T的自吸发动机,不过,全程下来,倒也没有那台车出现所谓的开锅的现象,也就是发动机过热,冷却液已经烧开了的情况。

但是,即便是这样,车速也很难快起来,大多数时候都是维持30-50的速度爬坡上山,翻越一座座高山垭口。

高原行车一定会出现动力衰减的问题

发动机的工作机制是这样的,发动机内的喷油嘴喷出的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火花塞点燃后,迅速的燃烧、膨胀,对发动机的活塞产生推力,这种时候,混合气体越多,燃烧后产生的推力推力也越大,活塞运动更快,发动机转速更高,动力就更强了。因此,我们在踩油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增加发动机的空气进气量,通过ECU感应控制来增加燃油的供油量,最终达到提高动力、车速的目标。

进入高原地区,所有的车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的问题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汽车的动力性能主要取决于进气口的进气量和氧气密度,高原地区的空气密度和氧气含量通常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左右,这就导致发动机的进气量不足,进气量和氧气密度降低,发动机的感应控制ECU会降低发动机的喷油量,同时燃烧也会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动力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并且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衰减的效果就越明显。

这种时候,只能通过加大油门,增加进气量的方式来提高动力,势必导致发动机的转速大大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车辆在进藏的路上会出现因为发动机长时间高转速运行,冷却液无法及时完成散热的传导,导致发动机开锅、抛锚的问题发生。

为什么回来后噪音大了很多?

去西藏自驾,一个来回的行程通常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长时间在高原环境下行车,发动机长时间处于高转速、高温工况下运转,容易出现燃油燃烧不充分、发动机频繁爆震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出现积碳、发动机内壁磨损等问题。

此外,长时间的高转速、高温工况下运转,有可能导致气门、火花塞出现受损、破裂的情况,这些问题,再加上积碳的原因,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出现噪音变大、抖动等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建议及早去修理厂进行全面的检测,如有必要,最好是拆开发动机进行积碳的清理,更换火花塞等配件,以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旅行、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22:13
  • 阅读 ( )
  • 分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