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桐城派”文化为什么没落了?

因为桐城派坚持“道统”,被历史抛弃。桐城派是清朝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称“桐城派四祖”,清朝桐城被称作“文都”,而桐城派的影响力也是相当巨大。然而最终,桐城派在近代洪流冲击下不可避免的衰亡了。

桐城派为何衰亡,澹奕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桐城派固执己见,拘泥于传统的“文化正统”。

桐城派诞生以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到鸦片战争的道光年间,一直都非常兴盛。桐城派至姚鼐,文章风气遍及全国,号称“家家桐城,人人方姚”。当时清朝南北各省,都有大量桐城派传人。

然而鸦片战争以后,桐城派传人曾国藩,以及门下弟子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与吴汝纶等,世称“湘乡派”,乃是桐城派的变体。然而这个时候的清朝,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等非常尖锐,坚持“程朱理学”道统的桐城派,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与灭亡,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桐城派传人的爱国主义与其他进步思想也是不可否定的,薛福成、张蹇等主张兴办工商、吴汝纶提倡新学、严复等翻译西方名著等都是如此。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5 00:42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