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元、明、清三朝时代,在西南民族地区施行的一种组织形式。封建王朝册封当地的首领、酋长为“土官”,实行世袭统治。

最开始,元王朝实行土司制度,但几乎没什么影响力。到了明帝国时代,土司制度开始迎来全盛时代。


明帝国建立以后,在西南地区开疆拓土,云南再次收归中原王朝,尤其攻打缅甸以后,明朝设立了著名的“三宣六尉”。然而明朝的统治并不稳定。

明朝在西南大规模设立宣慰司、镇抚司等之外,还大量册封当地的世袭首领,效仿前朝的“羁縻制度”,实行土司制度。

土司分成文职与武职,设立宣慰司、招讨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蛮夷司等,还有土府、土州、土县等。

土司制度相对于前朝的“羁縻制度”等,更加严格管理,更加有利于维护统一与安定,也是封建王朝集权强化的重要象征。不过,地方土司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这也是后来清朝进行“改土归流”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5 00:42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