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宣宗为宠妃孙氏首创皇贵妃之衔,满清入关后也基本继承了明朝制度,也在后宫设立了皇贵妃之位。清朝前后两百多年,先后一共有28人得封皇贵妃之尊。
按照清朝制度,清朝在皇后之下设立皇贵妃一人,地位仅次于皇后位居众妃之首。然而皇贵妃并不常设,清朝皇贵妃多用于追封,或者中宫之位空缺六宫无人主事,由皇贵妃统摄。所以,当皇后在的时候,皇贵妃一般不会出现。
整个清朝,皇后与皇贵妃同尊的情况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顺治朝,董鄂皇贵妃得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失宠;一次是同治朝,慈禧太后宠爱慧妃富察氏,授皇贵妃尊荣与皇后阿鲁特氏分庭抗礼。
不过,清朝大多数皇贵妃还是名不副实——只不过有皇贵妃之名而已。比如康熙朝的孝懿仁皇后,被册封皇贵妃之后就被册立为皇后,结果一天就去世了;雍正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乾隆朝的纯惠皇贵妃苏氏,都是在重病的时候被册封为皇贵妃,结果不久后就离开了人世。
清朝皇贵妃还有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位同“副后”,这也就是为什么清朝皇后大多非常忌惮皇贵妃的原因。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如果不是追封冲喜之类,皇贵妃一旦出现就必然掌权统摄六宫内廷。清朝还出现了“摄六宫事皇贵妃”这样特殊的封号,不过只出现于册封诏书中,而不是正式封号。
一般获得“摄六宫事皇贵妃”就意味着成为下一任皇后,然而清朝成为皇贵妃又真正成为皇后的,一共只有三人。分别是乾隆帝的继后那拉氏,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以及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
清朝对于皇贵妃的要求非常严苛,需要承载相对于普通妃嫔更多的典范美德,几乎与皇后没有区别,然而正因如此严格,清朝后宫也相对安宁。